品德二:诚实、诚信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
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把孩子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你应根据孩子的理解力运用以下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
让孩子理解诚实的含义:帮助2-3岁甚至4岁的孩子学会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实的,这很重要。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模仿最多的人,你能够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提示孩子说谎:父母们经常用启发孩子说谎的方式了解他们干的错事。这包括:
1、不要使用问句。要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
2、不给孩子狡辩的机会。在你不完全了解情况的时候,不要向孩子了解情况。
区别对待做错事和撒谎:告诉孩子如果他讲真话你就不会那么生气,而说谎只能给他带来加倍的麻烦。
1、对孩子的惩罚,但不要严厉到使他甘愿冒险说谎的地步。
2、先惩罚行为,再处理谎言。
强化诚实行为:要记住,奖励诚实比惩罚撒谎更重要。必须看重孩子的诚实行为,给他适当的表扬。
品德三: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品德四:会体谅别人
为把孩子培养成拥有体谅他人之心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自身要以体谅之心温和地对待孩子。同时,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努力从孩子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并且,夫妻俩还应阅读一些有关儿童心理成长的书,对孩子的心灵发育过程作一定的了解。另外,夫妻俩最好就打算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不过,没有必要去读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只需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就可以了。比如即使只知道孩子有第一反抗期、中间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那么育儿方法也就会大大的不同了。
当体谅的种子慢慢地在孩子的心田中生长出来之后,孩子渐渐地会照顾到爸爸妈妈及周围人的情绪,努力使自己不去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这就是父母以体谅之心培养孩子所获得的成果,育儿的辛劳得到了回报。
培养体谅之心的两个条件
妈妈充分地接受孩子在身体上的撒娇,孩子因此而获得情绪上的安定,把妈妈作为“心中的基地”加以信赖这就是培养孩子体谅之心的第一个条件。
培养孩子体谅之心的第二个条件,就是有意让孩子觉察到对方的为难情绪。而且,当孩子做了令妈妈感到头疼的事情时,首先不要训斥,而是用情绪向他“诉苦”。
当孩子做了给父母添麻烦的事情时,这其实是培养孩子体谅之心的好机会。比如,孩子从外面拾了一些沾着烂泥的石子回来,并把它们排放在榻榻米上玩,这时如果对他说:“榻榻米会被弄脏,妈妈挺烦的。”让他知道有人对此感到为难,这便会促进孩子体谅之心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