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倾向者有三种类型
1.躁狂型人格
这类人平时显得精力旺盛、勤奋努力、坚韧顽强,长期处于一种轻微的躁狂状态下,能力达到超水平发挥,往往会在社会上获得较大的成功。但这类人发生抑郁的可能性也比常人大很多。一般来说,轻微躁狂状态调整得好,不会向躁狂抑郁症发展,但有些人因为事业成功而忽略了这种精神上的亚健康,往往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进展为抑郁。
2.抑郁型人格
这种人为人谦和、做事沉稳、情感细腻、但不易向外人透露心声,性格较为内向,多思虑。这是种偏向悲观的人格特征,遇事容易往坏处想,顺境时悲观情绪被掩盖起来,但碰到负面消息多时,他们容易在这种人格的基础上发生重型抑郁。
3.双相障碍人格
这类人时而表现得思维敏捷、精神焕发、雄心勃勃,时而表现为沉默寡言、犹豫不决、萎靡不振、终日愁眉不展、甚至悲观抑郁,专业上称为“双相障碍”,也叫躁狂抑郁症。他们身上躁狂与抑郁症状接替发生,而在抑郁发作严重时就会有自杀念头。而且这类人的自杀念头往往十分隐蔽,家人和朋友很难发现,一旦发生自杀,成功率很高。
独生子女生死不顾父母
专家指出,大学生等年轻人的自杀,还和当代年轻人特有的心理特质有关。首先,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父母包办解决困难,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挫折的耐受力弱,一旦遭遇升学或感情上的打击,就容易冲动地选择自杀。[美食中国]
另外,独生子女时代的年轻人还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在做出生死取舍的决定时,他们很少考虑到家人、亲友的感受,只想到自己的解脱,认为是世界的黑暗让自己做出了“无奈”的选择,但这种“无奈”对其父母、家人带来的痛苦远远不是一个追求解脱的借口就能承担的。如果一个人与周围世界爱的联系相对较多、对父母和社会的责任相对更重,在他做出自杀决定时的心理压力会更大,最后很可能就打消自杀念头。
抑郁症状自测
1.情绪抑郁:心境低沉、郁郁寡欢、对一切漠然置之,不为外界的热闹刺激所动,但能感觉到抑郁情绪与常人不同,所以有时能自己主动掩饰,甚至强颜欢笑。
2.自责自罪:自怨自艾、悲观失望、深感自己无能、无助、无用,夸大自己的“罪孽”,感到活着毫无意义,常产生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3.兴趣缺乏:兴趣索然、热情丧失,对以往爱好不屑一顾,冷眼相待。
4.精力减退:全身乏力、力不从心、无法胜任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琐事,仿佛精力已被人掏空,但不是出于懒惰,而是确实感到毫无精力。
5.精神运动性迟缓:思维迟钝、动作缓慢,问之常不回答,或沉默一阵后勉强作答,很少有自发性动作,常坐在一个角落里纹丝不动。
6.躯体症状:失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干结、性欲衰退。
7.仪表特征:衣着随便、不作梳洗、眉宇之间常有悲哀的情绪流露,给人一种心灰意冷的印象。
以上临床表现倘若程度较轻,情绪抑郁的症状呈现白天轻夜晚重的特点,并且有焦虑、强迫等症状,则为轻度抑郁症。
如果以上症状比较典型,而且情绪抑郁白天重夜晚轻,则为中度抑郁症。
如果上述症状程度非常严重,而且有生命毫无价值的妄想、幻觉以及出现缄默不语、僵住不动等抑郁性木僵,则为重度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