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关村,穷山根,有女不嫁康关人。”这是20年前,在顺平县台鱼乡北康关村流传的顺口溜。他带领村民辛勤打拼,如今这个荒凉的小山村彻底改变了面貌。他就是贾士贞,顺平县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协会理事长,20年里,足迹踏遍顺平县200多个乡村,是果农心目中的“科技财神”。
1984年8月,19岁的贾士贞开始了在昌黎农校3年的学习生活。毕业后,他怀着满腔热情回到家乡,立志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
1987年,贾士贞争取到一块实验田,为及时记录种苗的生长情况,他把家也搬到实验地,日夜与种苗为伴。第二年,由他选育的玉巴达杏和山黄杏获得成功,并在全县推广。此后,他主持选育的京选三号桃子,被认为是国内最好的桃品种之一。
十几年过去了,贾士贞的栽培管理技术也日臻成熟,得到果农的认可和赞赏。但是,随着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水平成了农民的迫切要求。2005年5月,他在县科协的支持下,创办了顺平县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协会。
协会成立之初,资金短缺,知名度小。为扩大协会影响力和号召力,贾士贞组织协会11名常务理事集资11万元作为经营资本和启动资金,带领技术人员到各村举办果树果品培训班,走村串户为果农免费传授技术。同时,协会创建9个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如今入会果农由最初的62户发展到850多户,基地种植的8种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地认证。
贾士贞带领协会8名技术骨干组成科普服务队伍,常年奔波在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由于工作出色,2008年,贾士贞获得省级农村科普带头人、市级农民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典型。 史蕾 齐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