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爱,让距离不遥远——我市援建平武县响岩镇工作纪实

2010-5-25 12:05

本报记者 崔旭 通讯员 丁恒亮

  大爱驱散阴霾,真情抚平伤痛。当又一个初夏在枝头绽放,走在四川省平武县响岩镇的街头,或是徜徉于田间村寨,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灿烂笑脸,听到的是学校里传出的朗朗书声,捕捉到的是随处可见的援建者忙碌身影。

  书写大爱,再造一个新响岩

  大灾无情人有情。汶川地震发生后,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市对口援建平武县响岩镇灾后重建。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援建前线指挥部,组织人员到一线援建。

  市委书记宋太平始终关注对口援建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援建工作,并于2009年6月7日亲临响岩镇,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及保定建设者。市长李谦多次在有关会议调度、部署援建工作,要求我市援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时任副市长、前线总指挥部总指挥长的李国英前往响岩镇一线督导,提出灾后重建既要体现实用,又要为当地谋划好未来发展之路,将响岩镇打造成九环线的一颗明珠。

  围绕响岩镇整镇迁建,我市细化场镇规划,着力打造规划布局合理,集商贸、交通、餐饮、居住、旅游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在项目布局上,充分考虑到响岩地处深山区、建设用地少、项目摆布空间小、后续发展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通过河沟回填、劈山等方式新造建设用地200多亩,既为援建项目落实了地址,也为响岩的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英泽担任援建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长,1年多的援建时间里,他先后8次赴响岩镇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他介绍,我市对口援建响岩镇包括中心小学异地重建、场镇风貌改造、三桥新农村建设、同心村通村公路、清水小学等1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

  去年3月23日开工的响岩小学是我省对口援建平武县“交钥匙工程”第一个开工项目。在建设者眼中,平常5800平方米建筑规模简直是“小菜一碟”,可这次却大不一样。

  在施工地勘时,他们发现该中心小学选址位置部分建筑物位于填埋区。另外,依据新场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到此地较大范围为采金洞,工程建设时受采金洞采空区的影响。为此,他们不得不停止地勘,另行选址。

  新地址仍然给施工带来很大麻烦。开挖地基时发现,地下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大块鹅卵石,地基深入地下最深的地方达10米多。在平原城市,这样的地基深度已经足够盖一座高层大厦了。

  这些困难丝毫没有影响建设者的施工进度,经过100多天的昼夜奋战,2009年9月1日,响岩镇的370多名小学生搬进了新校舍。

  科学高效援建,共商机制不可或缺。“凡对口支援的项目及其他重大事项,工作组都与当地政府及时沟通协商,共同研究、共同决策。”指挥部规划建设组工程部负责人杨宏伟说。

  规划先行,科学重建,想方设法保证每一项建筑都能切合百姓的生活需求……经过400多天的连续奋战,一个文化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农工贸游并举的新场镇在涪江河畔崛起。站在上山崖望去,沿涪江江岸,11个与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分布在九环线两侧。

  这一幅美好的建设画卷,援建者用了14个月精心描绘。“在规划建设时,保定援建指挥部将响岩镇定位为宜居、宜业、宜游山水生态新响岩,通过这11个项目建设,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而且为响岩镇长远发展提供了保障。”响岩镇党支部书记徐成说。

  科学规划,铺就未来发展路

  车行九环路,如同一叶小舟在青山绿水中穿行。响岩镇上,漂亮的响岩小学夺人耳目,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在校园绽放。

  响岩小学的校长叫杨正怀,他原来所在的平武县水观乡距离平武县城80多公里,“5.12”汶川地震中被变为“死亡谷”。杨正怀冒死徒步72个小时,及时上报信息,并背回药品,为水观乡4000多名村民赢得了生的希望。

  杨正怀说,告别板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室,要感谢保定的援建者。现在响岩小学的硬件绝对是一流,图书室、电脑室、多媒体、食堂、学生公寓等都配齐了。

  “只有用成绩回报保定的叔叔阿姨无私的爱。”六年级一班的梁潇如是说。

  响岩镇三桥村路边,一面墙格外醒目。墙体上,一位手举大大的“谢”字的老奶奶,周边是村民的签字。 村民介绍,这面墙是三桥村民自发制作的,老奶奶在村子里最年长。“三桥百姓感恩保定,友谊之树万年常青”“爱洒三桥山水”“真诚感激援建恩情”……村民留下的感言传达着两个字:感恩。墙的旁边,住着3户人家。34岁的李晓平和婆婆正在绣花,她家原来住在高山上,三桥村规划重建后,她们一家7口住进了九环线旁边的2层小楼:客厅宽敞明亮,卫生间干湿分隔,厨房一尘不染……最让她得意的是用上了沼气灶和自来水。李晓平说,以前住山上,做饭要用木柴,没有上下水,现在的新家与山上的家相比,那是天壤之别。“保定建设者不仅支持我们盖起了新房,还为每家建起了院坝,方便发展庭院经济。”

  市援建前线指挥部规划建设组组长辛勇介绍,三桥村是我市投资400万元对口援建的新农村示范村。“5.12”地震中,全村房屋倒塌546间,严重受损513间,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做到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电,建设入户路和院坝,改建后的三桥村被列入我省援建新农村建设项目村、四川省灾后重建参观示范点。

  响岩镇属异地新建项目,地处平武县山区,可谓是寸土寸金。“规划的项目多,可用土地少”是摆在援建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染村子沟原来是一条深深的沟壑,为了再造土地,规划建设组决定将这一深沟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成一道九环线上的风景线。治理过程中,援建指挥部修建两个涵箱,把明沟改建为暗沟,用于排水,在涵箱上填土再造建设用地,建起了雪香四季园,并预留土地建设市场。据杨宏伟介绍,明沟变暗沟,虽然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并追加了投资,但为响岩镇新增建设用地50多亩。如今,在再造土地上建起的雪香四季园成为当地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当地发展旅游经济奠定了基础。

  响岩镇镇长任雄才说,响岩镇山清水秀、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保定规划设计院工作人员结合川北民居特点,为新民居设计出统一风貌的“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红窗套”的建筑群,吸引游客参观,加速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看着这些教育、医疗、旅游等各种设施齐备的村镇从图纸上变成现实,用‘激动’二字不足以形容。”村民张道礼说。

  真情坚守,冀蜀两地一家亲

  “亲历‘5.12’大地震,是人生的一次特殊洗礼,对灾区人民有着血肉相连、难舍难分的感情。”正是带着这种特殊感情,援建队伍坚持在援建前线不分昼夜地奋战。

  经过1年多的鏖战,昔日的荒坡和沟壑变成了新场镇,可援建队伍至今仍然住在板房里。川西山区潮湿的空气结成了密密麻麻的水滴,板房里散发着湿乎乎的气息。从抗震救灾到对口援建,两年来,援建工作人员王洪、任晓钟等人在保定家中度过的日子屈指可数。他们说,住板房、打地铺、粗茶淡饭不说,水土不服最难“扛”。山间昼夜温差大,稍有不慎就会诱发感冒发烧、腹泻等病。

  “今年好多了,去年雨水出奇得多,经常一下就是几天,百年一遇的洪水还将建到一半的染村子沟综合整治工程冲毁。”在大伙的记忆中,最难熬的一次是长达7天的停水停电,实在没办法只有接雨水喝。

  保定援建大军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生活着、工作着。

  今年5月10日,响岩的天空湛蓝,白云在山头上浮动。伴着西沉的夕阳,来自河北建设集团二分公司的李建钢绕着场镇转了一圈又一圈。明天就离开这块与之厮守1年多的土地,他说:“看着护坡上的小草发了芽,心想也该是离开的时候了。”虽然这么说着,但在他脸上读出的却是不舍。

  与李建钢一同离开响岩镇的还有张永成。这个看上去有点腼腆的的小伙子,自去年5月12日到达响岩镇,整整在这里呆了1年。原定于去年“五一”的婚期,由于要开赴响岩镇延期到“十一”,“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十一’实在没时间,只好再次推延。”张永成说。去年腊月二十四,趁着春节放假回家,小张才完婚,正月初八又踏上了开赴川西的征程,在响岩镇,一呆又是几个月。

  在“5.12”地震两周年之际,我市援建响岩的项目基本竣工。“当前对口援建工作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我们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牢记使命、尽职尽责,严格把关,向市委、市政府和响岩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仍然坚守在响岩的援建者这么说。


漂亮

酷毙

雷人

鲜花

握手
来自: 保定日报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