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捐款票据整整齐齐地装了几本相册,形式多样的锦旗证书摆满了房间,说起自己60余年济困扶弱的经历,78岁的朱玉林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我帮助别人不图回报,图的是做了好事心里豁亮。”朴实的话语,令人肃然起敬。
61年前,17岁的朱玉林是八路军队伍中的卫生员,为了让小贩半个月的生活费有个着落,他拿自己刚发的津贴——一枚真银圆换了小贩手中的假银圆。没成想,这块假银圆在战场上为他挡住了子弹。从此,他坚定了多做好事,广结善缘的决心。几十年来,即使生活并不富裕,他也一刻没有忘记帮助别人。
1966年,邢台大地震开始,他成了保定各种公益事业捐款领头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把家里积攒的白面全部捐了出去。1987年从保定光学仪器厂离休后,为更好地帮助别人,他开办保定红十字会玉林门诊部,以良好的医术和医德为患者排忧解难。1992年,希望工程发起,他一下子救助了13名山区贫困儿童。1998年,南方大水,他第一个向全国红十字会捐款500元,并送去一大批医药物资,被媒体誉为“中华第一捐”。保定的贫血病患者李雪亮、残疾人李琼、聋哑人罗连群夫妇都得到过他的精心治疗和无私捐助。四川一名打工仔,身上的几百元被骗,急火攻心,生了重病,被人送到玉林诊所,不仅打针输液吃饭住宿全免费,痊愈后还送了一笔路费回家。类似的好事不胜枚举,只要有需要支援的地方,总少不了朱玉林的身影,人们称他为“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人。
61年间,朱玉林共向社会直接捐款达40多万元,先后救助危难病人400多人,扶助困难患者300余人,减免诊疗费药费20万元。朱玉林的善举让社会各界感动,他先后入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被中国红十字总会评为“十佳百优千星”,荣获海内外人士贡献奖、“全国红十字志愿之星”。
朱玉林强调,他的善举离不开老伴儿和家人的支持。老伴儿田秀英说:“我的父母在战争中丧生,是养父母把我抚养长大,党和国家的恩情我一刻不忘,孩子们也特别受触动,所以玉林的行动我们一百个支持。”
感恩的心,朴素的情,朱玉林的好事还会做下去。因为每天关注社会新闻,时刻关心哪里有人需要帮助,已经成了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