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那以后的两年多里,他一直没回过家,先后又参加了玉树、舟曲救灾。
两年里,吴和春坚持“自愿、自费、自负责;献力、献血、献款物”救灾。救灾时,他尽量不给灾区添麻烦,自费解决食宿。在舟曲,最初他在受灾群众安置点打地铺,安置点人满之后,就主动搬出来给别人腾出地方,自己搬到小旅馆,每天租金20元。
虽然每月只有1000多元退休金,吴和春在汶川地震时捐了3000元,玉树地震时捐了1000元。到达舟曲后,他身上只剩几十元钱,但退休金刚打到工资卡上,他又立刻取出500元捐给了灾区。
汶川地震救援结束后,吴和春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四川为灾区人民免费修理电器,帮他们节省一部分开支。舟曲泥石流灾情发生前,他在四川绵阳市租了一间房,平时便游走于周边各市、县,给人们免费修理电器。出远门回不了绵阳时,他就住在当地百姓家,每晚付10元住宿费。
虽然年近花甲,但汶川地震后,吴和春在四川德阳听说有人急需血液,就跑到德阳市中心血站报了名,还把电话留给了血站工作人员,需要献血时随叫随到。
大爱几十载
不希望再做救灾志愿者,因为那意味着灾难和生离死别
吴和春四赴灾区志愿救援的事迹,传回了他的家乡河北保定,熟悉他的人在为他骄傲的同时并没有感到意外。
1976年唐山地震时,25岁的吴和春便参加了救援工作,与同事一道挖出130余具遇难者遗体。他的热心肠在同事中众所周知,他自学了电器修理,常给工友修理电视、洗衣机、收音机。
1981年1月2日的《保定日报》头版还刊登了他见义勇为的一段佳话。1980年岁末,一名妇女在保定市裕华路被汽车撞成重伤,事故发生后,肇事司机驾车逃逸。恰巧路过的吴和春主动拦车亲自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此前,吴和春还往返40公里,给清苑县一个到保定拉煤却病逝在路上的农村社员家里送信,没留下姓名。
这两年,吴和春在灾区救援没回过家,他家原本干净、整洁的小院长了半人高的杂草。有人说他傻,放着安宁、舒适的晚年生活不过,非要到灾区跟危险和忙碌做伴。他说自己其实不希望再做救灾志愿者,因为那意味着灾难和生离死别……
一旦发生灾难,我还会奔赴灾区。
——吴和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