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在拓展延伸,一栋栋楼房在美化亮化……高碑店天蓝了,树绿了,马路宽了,城市豁亮了。“我生在高碑店,长在高碑店,工作在高碑店。眼看着这个城市一天天长高长大,我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归属感油然而生。”高碑店市建设局局长宋书明说。
高碑店市于1993年由新城县撤县建市,因古时境内建有“燕南赵北”之天下第一高碑而得名。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攻坚战正在高碑店打响,这是一场破茧成蝶的嬗变,这是一场凝聚着高碑店市干部群众心血和汗水的历史性变革。通过三年来的工作,高碑店的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居住条件日益改观、城市现代魅力逐步显现、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该市作为省政府确定的优先培育的17个新兴中等城市之一,被中科院城市发展环境研究中心连续五年评为“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三年评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做好“先”字文章,以“敢为人先”的胆识规划中等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已报经省政府批复,市区面积由22.5平方公里扩展到36.8平方公里,重点完成了城市总规修编、景观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和地下市政设施等控制性详规,在保定各县市中第一家实现城区控详规全覆盖。该市围绕打造京南交通枢纽、北方工贸名城,建设实力雄厚、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依次布局西部生活区、中部核心商业区、东部工业新区,吸纳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商务会展、商贸流通、工业制造等五大产业,打造河北省首屈一指的“财富洼地”,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向中心区聚集。目前,京武客运专线高碑店站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高碑店市将纳入环北京15分钟经济圈;投资3亿元的7条规划道路建设进展顺利,路网框架基本完成;核心商业区内规划面积720亩,城市主题公园等已完成规划设计。高碑店省级经济开发区顺利完成扩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为城镇化发展和产业化聚集提供了基本条件。
做好“和”字文章,以“和谐共赢”的意识破旧立新
该市统筹兼顾群众利益、开发商利益、政府收益、社会效益,制订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拆迁补偿政策、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拆迁队伍、谋划了一套因地制宜的措施和办法,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拆迁工作的每个环节,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拆迁攻坚战,顺利完成了麻家营等两个城中村及12个旧城改造项目的拆迁任务,实现了“和谐拆迁”。“以往拆迁之所以难,症结就在群众对政策不了解,信息不对称,怕先拆吃亏。”市委书记师振军说,“只要把拆迁的每个细节都放到阳光下,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前后一致,拆迁工作就能化难为易。”
做好“实”字文章,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塑造城市
长城社区的低保户老王每天都在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因为今年年底他将和其他433户贫困家庭搬入新建的金都花园经济适用房,真正实现“安居乐业”。为建设低碳城市,该市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排水管网建设向新区延伸,将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提高到100%。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燃气普及率达到100%,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总投资8625万元、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德国技术和工艺建设,技术水平领先国内20年,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总投资430万欧元、年处理垃圾4万吨的减排甲烷气垃圾处理、再生水利用、垃圾卫生填埋场等项目稳步推进。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12条主街、33条辅路照明灯的节能亮化改造工程,节电率在60%以上,真正使高碑店成为一座“不夜城”。
做好“绿”字文章,用“生态宜居”的观念经营城市
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坚持“点、面、线”结合,“乔、灌、草”搭配,建成了占地100亩的城市广场和占地450亩的河北省第一个县级植物公园,建成园林式单位68个。总投资1500万元的斗门河改造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以“斗门叠翠”为核心的景观区,对重点街区进行高标准、全方位、立体化景观改造,打造了一批生态美观、独具特色的样板街、标志性建筑。市区内一街一景,各具特色,形成了“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园为韵”的高碑店园林城市美景。治污染,取缔关停冶炼、水泥立窑等重污染企业3家,拆除改造分散燃煤锅炉29台,完成3家企业锅炉“双碱法”脱硫除尘改造工程,蓝天工程赢得市民广泛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