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中(1905—1944),河北定兴城内一街人。原名张毓坤,笔名荒村寒烟、草川未雨。“北方左联”重要成员。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北省委副秘书长,参加编辑省委党刊《北方红旗》工作。曾两度兼任“北方左联”党团书记。
张秀中出版著作有:《晓风》、《清晨》、《莫泊桑的诗》、《欧儿拉》、《魔鬼的追随》、《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和《战时文艺论集》等,还有大量发表在报刊的诗文、评论、政论文章。
1925年在北京大学旁听期间,他与老师谢采江、同学柳风在北京沙滩成立了海音书局,出版了诗集《晓风》、《清晨》和新诗研究专著《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等,还翻译出版了法语的莫泊桑小说和诗歌,充分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特别是他的《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是一部关于新诗的学术著作,全书二十三万多字,对中国新诗的发生、发展和诸多新诗作者的创作进行了评述。当时很少有人站到这个高度,全面评述中国新诗的发生、发展和新诗未来作展望的,其开创性、学术性和前瞻性,至今闪烁着先知的光芒。
中国左联在上海成立后不久,北平一些进步作家就开始酝酿、讨论成立北方左联。北方左翼文学运动,发端于北平,延及天津、保定等地。张秀中积极参加了北方左联筹备工作和北平左联的活动,是北方左联的重要成员和积极撰稿者。
1931年,他担任河北省委副秘书长期间,参加党刊《北方红旗》的编辑工作,又与陆万美合编左联机关刊物《文学前哨》。1932年7月,北方左联改组,他被指派兼任党团书记。11月,他负责北京大学一带当地工作。年底,由于斗争形势,北方左联再次改组。1933年下半年,北平形势恶化,左联遭到破坏,他再次担任北方左联党团书记,筹划恢复北方左联工作,在北方左联后期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1934年初,张秀中担任北平市委宣传部长,五月被捕入狱,移押在南京监狱,备受折磨,患上肺病,虽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并留下70多首感愤言志诗。
1937年8月张秀中获释。先后在汉口、西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40年到太行山解放区,曾任《华北文艺》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理事。为纪念瞿秋白逝世六周年,他在《华北文艺》发表了《瞿秋白与中国文学》,为纪念鲁迅逝世五周年,撰写了《鲁迅与新文学》,这些文章在华北文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持太行区文艺座谈会,讨论敌后解放区文艺发展方向等,为解放区文艺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并有很多诗文作品发表。1944年因病去世,年仅39岁。(定兴县委宣传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