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读高中时经选拔考入空军航空大学
■经过艰苦训练和残酷淘汰,她最终成为女飞行员
■她曾连续50天每天练习“地转”,经常练到恶心
4月2日,我国首批战斗机女飞行员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获得象征飞行员身份的飞行员证书和飞行等级章。这16名“巾帼战鹰”中就有保定女孩张博。
昨日,记者拨通了张博的电话,她正在为参加国庆阅兵做训练准备。她在训练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自己成长为女飞行员的经历。

■张博
报考经历
报考飞行员条件苛刻
“体检进行了一上午,几百人中只有两人过关。”保定一中副校长陈龙泉说。
张博家在保定定兴,今年22岁,中学时代就读于保定一中,曾是语文课代表,字迹清秀,文采特别好。
直到升入高三,她也从未梦想过当飞行员,当时她最向往的大学是北京师范大学。而就在这一年,幸运降临了。
空军要在应届高中毕业生招录女飞行员。“保定一中有几百名女生报名。”张博说,当时她对飞行员并不了解,“只是觉得开飞机很帅”,便跟同学们一起报了名。
“体检进行了一上午,几百人中只有两人过关。”保定一中主管飞行预备班的副校长陈龙泉告诉记者,又几轮体检后,只剩下张博一人。
“体检非常苛刻,稍微有一丁点问题就会面临淘汰。”张博说,只测试定向能力的“转椅”一项就淘汰了很多人。张博最初也有些不舒服,但她坚持了下来。为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她曾连续50天,每天练习“地转”,经常练到恶心。经过116个大项的复检后,她顺利考进空军航空大学。
艰苦训练和残酷的淘汰
第一次淘汰6名学员,第二次又淘汰了7名,第三次又有6名学员退出。
当时与张博入校的学员共35名,但最终只有16人成为战斗机女飞行员。入学后,学员们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并在15分钟内完成3000米跑,当时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跑下来后,衣服全都湿透了,帽子上都结了霜。”张博说,各种专项训练和野外生存拉练,使姑娘们的身体接受着巨大考验。“如果身体素质不适合,就面临淘汰。”张博说,第一次淘汰6名学员,第二次又淘汰了7名,第三次又有6名学员退出。
“我有个好友,她训练特别努力,非常想留下来。但身体条件无法左右,她没有通过考核。”张博说,好友的离开让她难过了很长时间,也让她更珍惜留下来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