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4月10日召开的全市水资源管理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以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水功能区管理等制度建设为平台,以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载体,以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工程规划审批等为手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介绍,目前,我市水资源管理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水”的良性发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82年的11%提高到2008年的81%;2008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63.7立方米,同比降低了6%。今年,我市将以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核心,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以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为重点,划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以发布全市用水定额和降低单位工业增长取水量为重点,划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我市将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综合利用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污水处理回用水,防止水资源透支开发利用;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水计量监管。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推进水权制度建设,优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论证及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对新、改、扩建项目及排污口设置从严论证,从源头上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关;建立规范的水资源费征收、分享机制,逐步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全面征收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的水资源费,发挥水资源费在水资源配置中的经济调节作用。
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市将强化节水考核管理。根据用水定额标准,明确用水指标,推进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范围,探索不同水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模式与途径,推广博野、高阳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经验;开展节水技术的科研攻关。农业领域搞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的节水改造,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工业节水的重点是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开展水平衡测试,提高节水水平。支持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促进废、污水的处理、回用;城镇生活节水着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治理供水环节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推动污水处理回用。
以水功能区管理为载体,加强水资源保护
今年,我市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继续监测西大洋水库、一亩泉水源地水质,实时监测王快水库,完善水质信息通报制度;健全水功能区管理制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制定科学限排方案;制定完善地下水保护政策,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和监管体系,年内关停市区163眼自备井;注重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评估水利工程生态影响,优化运行方案,探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调度模式,维护好河流的生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