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文明社会共筑邻里情

2009-4-23 09:15

  核心提示: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注重邻里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邻居虽然不像亲戚那样是由血缘联系在一起的,但因邻里之间在距离上的接近,会给人一种唇齿相依的感觉。虽然很久以来这种感觉已经被高墙厚壁阻隔了,但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老死不相往来”的坚冰正在打破。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如桃源仙境般美好。

  毗邻而居却形同陌路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诗人王勃曾这样描述相邻而居的生活。从大杂院到筒子楼,乃至居住条件稍好的单位家属院、旧式新村,想起过去的邻里关系,总是令人难以忘怀。那时的邻里间相互照应,亲如一家。

  亲情,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感,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对亲情有着与生俱来的依恋。随着物质文明、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交流方式被改变......“亲友常相望,邻里其融融”的岁月已在不经意间离我们远去。然而如今住宅商品化虽然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但是,钢筋水泥、防盗门的冷漠和戒备,也终结了大杂院、家属大院时代的邻里亲情。

  深入简出,出门一把锁,进家关起门。“现在的邻居们,楼上楼下,甚至对门都不认识,也不交往,要不是因为噪音、狗叫、泡水,才不会敲开邻居的门,拉家常,唠理短,说说话儿呢。”市民陈女士说起对邻里关系的看法无奈的说。“我们社区这几栋楼房是原来的城中村改造建起来的,原来大家住平房,平时经常爱串串门,说说话,张家长李家短,过年过节还挨家串户拜年呢,关系处得非常好,大家都觉得远亲还不如近邻好,现在都搬进了楼房,居住环境是比原来好多了,可是邻居之间却不怎么走动了。”居住在五四路薛留营小区的袁大妈如是说。

  做市场销售的东北小伙王刚谈起自己和邻居的关系:“老实说,我都不知道我的邻居是什么人。”大学毕业后王刚被分配到保定工作,从租房到自己买房,先后搬了好几个地方,到现在对曾经的邻居都没有什么印象。“有时候我也想和邻居认识一下,毕竟对门对户,抬头不见低头见。可是,邻居们一回家就把门关得紧紧的,我都没有办法知道他们家中到底都住着一些什么样的人,不知道他们是什么职业、什么爱好,也就懒得去敲对方的门。”

  “我们两口子平时朝九晚五,白天基本都在单位,晚上一般都在父母家吃晚饭,或者应酬完才回家,周末放假有时候去逛街,大多数都是在家“宅”着,没什么要紧的事一般都不出家门。邻居之间更没有走动,平时楼道里都见不着面,更别说有什么沟通啦。”一对“70后”夫妻说;白领小倩这样讲:“邻居之间最多就是每天上下班在楼梯上碰到笑一笑,打个招呼之类的,相互之间礼貌而冷淡地保持着安全距离。”

  其实,邻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可以理解,但同住一栋楼,彼此间长期没有沟通交流,并非好事。不但邻里之间少了一点温情,而且也不利于自身的安全。要遇到小偷行窃之类的事,邻里之间相互照应着,也可以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也是不少市民心底渴望。

  网络搭建新型邻里关系

  从农村里热热闹闹的平房邻里生活,到单元楼里防盗门后的互不相干,再到今天借助网络平台搭建起“E时代邻里关系”,现代人的邻里关系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现在,一些新建小区通过互联网的“业主论坛”、“业主圈子”来交流装修经验、吃穿住行、组织团购已经很普遍了,特别是一些“70”后、“80”后“野猪”们(‘业主’的谐音,网络语言),成为了网络业主论坛交流的主力。很快的,有共同兴趣或者共同品味的人会形成了不同的小群体,群体内部的交流逐渐趋于频繁,抑或建立了“小区聊天室”、“邻居qq群”,以楼号、单元号、门号为网名划分,或以小区为网名前缀建立了交友群。大家一起“拼车”、“拼饭”、“拼卡”、“拼游”、“易物换物”逐渐以网络名义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沟通,邻里之间走出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走进了现实,建立了和谐、时尚的新型邻里关系。

  “小区的单元门的防盗锁坏了好久也没修,现在的治安状况多差呀,坏人进楼怎么办?”某社区一名业主发现单元门出现问题后,立即把这个消息发布在小区业主网站上。不一会,“19楼9号”、“小猪的快乐生活”、“灯火阑珊”等“老猪”、“小猪”们(新、老业主的网络称呼)纷纷跟帖留言,该帖的点击率很快就达到了80多次。很快,有人向小区物业公司反映了问题,物业公司立即派人将门锁修好。一则“勿让社区猫狗成群”的倡议帖子发上“业主论坛”,很多业主跟贴呼吁文明饲养小动物,维护小区环境卫生。

  “本周末去近郊生态园采摘,吃农家饭。早8点在小区中心花园集合,拼车自己联系,费用AA。”这是某小区在论坛上发的集体“拚游”的帖子。很多小区业主都在网上通过留言的方式组织过或大或小的聚会。某小区的论坛网站建立后,就曾经组织邻居们去自助餐厅聚会,由最初参加的十余人,到现在的近30人。现在天气暖和了,“野猪”们用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带着邻居们参加“野外烧烤之旅”,群“猪”们自带酒水、小菜、烧烤工具、亲自从市场买好DIY羊肉串。郊游结束后,还有人把照片发布在网站上互传留作纪念。隔三岔五,“野猪”们还会打着各种名义集体“FB”(腐败的简称,多为聚餐),吃遍古城大小特色餐馆美食。

  网友随风飞舞说:“我们家刚装修那会,父母都在县里的老家,也帮不上我们。我们俩大学毕业,又刚刚参加工作,既没有装修经验,又没有充足时间,多亏了小区业主论坛和小区qq交友群,认识了几对和我们情况差不多的邻居,大家一起团购,一起和装修公司谈合同,还相互帮忙监督装修,不仅节约了开支,还节省了装修材料,基本没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大家一起交流,装修出来的新家,时尚又大方。尤其是置办家电时候,我们在网络上寻找能够达成意向的邻居们,一起去砍价。在这些过程中,无形中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沟通,这帮邻居已经成为现实中很要好的朋友。

  “老公经常要到在外地做生意,一个人在家有时候挺闷的,通过业主论坛结识了一帮和我一样的全职主妇,姐妹们结伴健身、打球、喝茶、聊天、交流“持家宝典”,打破了原来“邻里之间不相识”的状态,寂寞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顺便也为丈夫的生意牵线搭桥,拓展了事业关系。”全职主妇薇儿开心地说起自己参与“业主论坛”的经历。

  通过网络走进现实,小区里左邻右舍相互熟悉了好处还是很多的:比如可以组织各种球队、可以聚在一起看球、还可以组织健身舞蹈队,有的邻居们甚至可以在事业上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年轻的业主们展望未来,等下一代出世后,可以有一群小朋友一起玩,这对解决独生子女心理孤独的问题也许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现代城市呼唤和谐邻里温情

  “和谐邻里”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景,展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市民素质。而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氛围,打造团结、互助、平安、文明、和谐的现代社区,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的邻里关系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才能让左邻右舍都成为快乐的一家人。

  构建团结和谐的邻里关系,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常怀互敬、互谅、互让、互助之心,营造“以诚相待,以礼相见”的邻里氛围。小区物业应该尽量多地为居民搭建相识相知、交流平台、坚持不懈、形成风尚。可以在小区里搞一些睦邻活动,打打牌、跳跳舞、或栽种鲜花、或登山临水、或交流致富经验等等。邻里之间喜事、难事帮个忙,有事没事问候一声。如有矛盾,也相逢一笑,前嫌尽释。好的社区不仅能给居民提供健康、宜人的环境,更能为人们创造融洽、安全、祥和、美好的生活氛围。小区文明才会促进城市文明,都市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会因此而提高。


漂亮

酷毙

雷人

鲜花

握手
来自: 保定晚报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