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重庆市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加,但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却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主要因为就业困难。“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固然不正常,主动放弃独木桥还可以理解,但如果是被动的放弃这就不正常了。更何况放弃的多数是家庭收入低的,是农村家庭的孩子,那它一定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教育出现了一个不公平,社会也该反思了。而且读书现在完全被功利化了,只有上了大学,找到工作,走上仕途,或者挣钱,好像才是有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忘记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立竿见影的,人们更应该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慢慢享受它。
博野县新华书店刘博伟:不读书早晚会后悔的
现在,一部名为《高考1977》的电影正在全国上映,引起了不小的市场反响,好多的人都是通过1977年的那次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高中生,我的好多的同学就是通过上大学走出了农村,很多人现在已经成为所从事行业的骨干。
大学无用论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很盛行,原因有二:一是上学贵,二是就业难。想一想如果大学四年毕业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当然就不如中学毕业后就直接找份工作,不但省下了大学四年的费用,还能挣到一笔钱,两项选择之间得差十来万块钱。综合考虑起来,当然是上大学不如不上大学实惠了。
要想解决这一现象,就需要国家下大力,一是加大对学生学费的减免和补助,因为对农民来说,供孩子上大学并不是“不差钱”,而是“很差钱”,甚至是“十分差钱”。二是需要国家改善就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帮助。
徐水职教中心机电楼邢东东:别让读书成为跳板
随着金融风暴的刮起,各大企业纷纷减员,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面临了空前绝后的困难。倏然,“读书无用论”纷纷登上了各媒体言论的头条。作为一名09年毕业的大学生,笔者由衷地坚持,不要让读书成为跳板。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工作岗位都对职工的素质、文化层次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读书就不能胜任。哪怕通过特殊途径,谋得职位,职称等评定又面临困难。可以说,没有文凭在工作中是步履维艰。
少数人可能认为,读书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如意的工作啊!这完全可以用姚明的那句经典广告语来回答,“努力未必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重要的是,读书作用不单纯是找工作的敲门砖,“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对自身修养的提高;提高对待事物的认识,是对思想的升华,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驻保66393部队张树刚: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看到晚报上刊出的讨论话题:读书到底有没有用?颇有一些话想说。起初感觉讨论这一过时的话题非常没有必要。因为我从小便被教育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然而,转念一想,读书无用论确实又有一定的市场,单就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许多不得不为生计四处奔波。况且以我小时在农村的玩伴为例,比我学历高的可谓凤毛鳞角,许多玩伴初中没有毕业便辍学回家,然而他们之中比我经济条件丰厚的却颇有几位,甚至有的已经从乡村搬到了城市,住上了楼房,买上了汽车。而自己为一套房子早已预支了未来的收入,相较之下,经济状况自然相形见绌。这似乎也是读书无用论的一个例证。
然而,我始终相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毕竟搞导弹的在无法生计时可以卖茶叶蛋,而卖茶叶蛋的却终究不能去搞导弹。况且,问起小时的玩伴们搬迁入城的动机,主要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学业,看来他们也认识到了读书之重要,并期盼自己的孩子们多读书,多上进。个人认为,多读一些书,多一些知识,拓宽一些思维,毕竟不是坏事。当初曾发出读书无用论的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在不也跨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大门吗?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莘莘学子们必须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方能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如果所学的知识最终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恐怕所读之书真的就无用武之地了。
冀英学校王双利:面对现实无奈的抉择
在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和不愿圆大学梦的现状令人触目。难道说农民不懂得祖先就一直坚信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吗?难道说农民不晓得现代社会经典性“知识改变命运”的生活信条吗?难道说农民看不见乡里由于个别孩子上了大学摆脱了愚昧,走出了贫困,创造了幸福人生,在更高程度上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事实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读书怎么能说是无用的呢?正是由于相信读书有用,望子成龙的农民父母们不惜倾家荡产,也要供养子女们上学,导致了农民家长深陷债务泥潭,寄希望孩子大学毕业挣大钱过上好日子。可是许多农家子弟毕业后却难以在城里找到工作,只好回到就业机会更少的农村,多年待业荒废了所学知识,相当数量者打起短工,以摆地摊、擦皮鞋、搬砖头、端盘子等体力活谋生,打破了农民家长“知识改变命运”的美梦。
当“毕业即失业”的严酷现实摆在面前,农民父母们自然会觉得花费几万把孩子供上大学远不如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来得实际。所以,他们的“读书无用论”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面对现实的无奈。至于非要说出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需要反思的不是农民父母们,而是现实社会。
河北大学沁圆208盖晓东:应正确看待读书的目的
读书无用,那么人们眼中的读书是什么呢?在中国,在当下的语境中,“读书”只有一种含义,就是上学,就是在教育机构受教的经历。说到底,读书跟下海经商一样,不过是为改变命运提供一种可能性而已。但是事实上,有这样的经历,并非就等同于获得了相应的提升。
目前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机制是什么呢?是考试准入。注意!是准入而非准出!中考,考高,研招。最大的意义不是你能否读好,而是你能否考过。归根到底,是因为当今人们对大学的期待很高!走出大学生的围城吧!这个围城,让好多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读书无用论”的论调,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影响,一些人喜欢、热衷于快速地成名、做官和捞取金钱,而又看到别的人用非常规手段获取非常利益,因此羡慕有加,从而鼓吹读书无用论,这其实是盲目的追求物质效益、名利的必然结果,应该是必须坚决予以否定的,否则,国家、民族、社会就真没希望了。
我认为孔子关于大学的论述非常正确,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求功名、穿紫衣、封万户侯,而在于明理、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这样的读书,才是真正的好读书!
高开区电业小区王喜林:对于毕业即失业的农村学生,读书真是没用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就广义而言,对此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而且不应该有第二个答案。读书增长知识系人所共知,不管大用小用,这用那用,读书总归是有用的。但看看身边的事实,这个问题又的确不能一概而论。
我亲戚家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前年和去年相继大学毕业,一个赋闲在家,一个出外打工。当初俩人高考时,众亲友乡邻中多数人意见是不要再考。那时在农村副业点打工每月能挣近千元。俩人三年可赚下5万元。实际俩人三年学业尽管省吃俭用还是花费了近4万元,里外里9万元。而我这家亲戚现在恰好欠债9万元。如此看来,读书岂只无用?
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人所共知。城镇生找不到像样工作,就算在民营、个体干,日后所学知识尚有用上的可能。但农村生干农活也罢,打工也罢,学有所用的机会相当渺茫。至于有人说大学几年可学到宝贵社会经验,我尤其不同意这一观点。几年或干农活或打工,更能接触各样人,学人生、过日子,锻炼了身体,或许还可在实践中学一门有用的技术,成为日后养家立户之本。而几年校园生活,沾染上些许不良习气,眼界虽宽些却更好高骛远,身体软了,性情懒了,上下够不着。总之,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如无改变,认为读书无用的人还会更多。
涞源县人民银行杜明骏:读书是否无用不能一概而论
在大多数情况下鼓吹“读书无用论”肯定是错误的,但具体到某个问题上就不能这样一概而论了,对“重庆市上万名高中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这件事情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我觉得这里放弃了高考的考生不像是完全信奉“读书无用”的说法,因为他们毕竟已经读到了高中,读了十几年的书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只是认为自己读过的书已经“够用”了,没必要再学习了,他们所做出的选择应该受到我们大家的尊重。其次,就算有一部分人坚持的是“读书无用”的看法,我们也不应该将他们一棍子打死,因为无数的事实早已经证明,有很多在学校学过的知识未必能在将来社会实践中派上用场,与其在学校学习一些根本就不可能用到的知识,同时还浪费人力物力,倒不如早一点走向社会去做贡献更妥当。再次,放弃高考不等于不能读书,当今社会上成才的路子很多,通过自学以及其他方式可以读书,在业余时间可以读书,干吗非要老老实实坐在学校去死读书呢?再说,所谓的“书”绝不仅仅是学校发的那一种,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每一次社会实践都可以是一本书,读这样的“书”不也照样能让人受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