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0万人口的“纺织之乡”高阳县,以纺织为主的特色产业吸纳越来越多的外省市民工到此就业,常年上班的总人数已超过10万人,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在这里,河南人、山西人、湖北人、安徽人……20多个省市的外地人,成了“新高阳人”。
携夫进“亚奥”
多年来,“新高阳人”到这里的民营企业就业,劳资双方逐渐建立了和谐劳动关系。他们不少人全家迁居高阳,夫妻在厂做工,子女就地入学。
六合屯村是高阳县的一个小村,人口不到800人,而村内企业的外地打工者达到5000多人。村内亚奥毛纺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600人,其中1500人是外省人。
现年34岁的李香平,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太县塔桥乡山林村人。她1994年进入亚奥公司时,厂里只有一条流水生产线,员工也只有100多人。1999年,李香平回老家结婚了,之后生了个男孩,由于孩子小无法脱身,她自己带了一年多,但她心里始终想着到亚奥公司继续工作。
2001年,她回到亚奥公司,并把丈夫刘国辉带来这家企业,如愿给丈夫找到一个司机的职位,一家三口在高阳县安家了。经过多年的打拼,如今李香平担任起拥有150名员工的毛纺车间的段长,成为公司一线生产管理骨干。在亚奥公司分配给她的宿舍楼里,她风趣地说:“我们老子儿子都来了,我们都是高阳人了。”
女工打工不稳定,一般工作3-4年就回老家结婚、生孩子。高阳县民营企业设法留人留心,在工作上创优环境,在生活上对员工照顾周到,因此很多女工结婚后不但自己回来,还带回自己的“另一半”,扎根于高阳。
热心老板娘
高阳镇岳家佐村,有不同规模的纺织厂300多家,织机总数2500多台,扎根于此的外地民工5000多人。
华宜纺织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老板娘刘艳芳为人热诚,在本村小有名气。2003年,该公司刚建立时,有56台纺织机170名员工,其中外地员工150人,当中有湖北省松滋市邰家铺村人杨林一家三口。
2007年,杨林的儿子杨世平与湖北的同乡雷铃喜结良缘。由于在高阳县熟人少,老板娘刘艳芳便为他们在县城内五湖春饭店承办婚宴、主持婚礼,这样儿媳雷铃也来到华宜公司上班,公司免费为她家提供宿舍。如今,这一家人月工资总计8000元左右,花钱不愁、生活无忧,47岁的杨林说:“只要企业存在,我们就不离厂,除非老板辞退我们。”
老板娘热心为员工办实事、解难题的事还有很多。2008年,安徽籍员工郑玉德的儿子,到北关社区金鑫小学入学已超过报名期限,刘艳芳便跑到北关找到村主任李青详细解释。在老板娘的热心联系下,金鑫小学接收了孩子插班入学。
刘艳芳很有信心地说:“员工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尽力帮他们解决,这样他们才会安心工作。”
一年挣回6万元
39岁的焦汉泉是安徽省阜阳县焦迎村人。2003年,他与妻子范红云、女儿焦丽敏到利生有限公司就业。三人都是一线挡车工,每人每月都能挣到计件工资2000多元。公司事事想着员工,员工的福利待遇不错,因此每月生活费用较低,他家能积攒下钱。
2008年春节,焦汉泉请人租种老家的耕田,把一年打工挣的钱汇给父母,一共是6万元,这让老人们很是惊喜。他老家每人一亩责任田,每年种植小麦和旱稻,年收入不过几千元,出外打工是他家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
指着2月份的员工光荣榜,利生公司经理孙建庄说:“在我的企业,谁挣工资最高谁最光荣。”光荣榜第一行10名员工,为“优秀挡车工”,列第1名的李杰工资高达2565元,第10名焦前辉2003元。下一行为“最突出的好职工”共14名,第1名吴立英2002元,末名员工为1894元。
企业一线员工最关心的,是自己每天的产品质量、数量和工资所得额。在利生公司,员工每天对此心明眼亮,因为公司别具一格地推出产品验收记录公示一览表,每日张贴供员工观看,员工既能知道自己每天的业绩,也能看到工友的情况,利于找到差距、学有榜样,干着有劲。
靠灵活用工,高阳县民营企业生气勃勃、凝聚力增强。月度生产头名状元李杰说,在这儿你有潜力就能发挥,人们都有归属感,我们大家都想把“根”留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