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市“三年大变样”重点工程之一,火车站改扩建及西大园片区改造项目牵动着市民的心。目前该片区的拆迁力度不断加大,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有力开展。
5月14日上午9点左右,记者一进入火车站改扩建拆迁指挥部拆迁组,就看到屋内一派繁忙,拆迁组工作人员正忙着向前来咨询问题的居民做细致解答。工作人员手边都放着计算器,针对不同住户的情况边算边解答,桌上有与片区拆迁相关的各种政策说明和文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到指挥部来的人非常多,7个拆迁小组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有的负责接受咨询,有的负责测量房屋,有的负责签订协议。市建设局是该项目的牵头负责单位。截至5月13日,共签订拆迁补偿协议322份,面积总计约16170平方米,并有部分拆迁对象已确定协议签署意向。指挥部已完成所有国有土地上22家企业的评估,其中3家机关事业单位,16家企业,共计占地165亩,房屋建筑面积90471平方米。
由于片区面积大,指挥部办公场所有限、咨询人员多等原因,指挥部将各拆迁小组分散设置到片区里,方便附近居民就近咨询。记者听说第四拆迁小组的办公场所是一户居民的家里,而且是居民无偿提供给拆迁组使用的,就特地赶到了位于阳光南大街一片旧楼房区内的这个小组。与指挥部拆迁组情况差不多,这个小组的办公室里也都被工作人员和居民挤满了,许多人都是在这个片区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住户。得知有记者采访,几位大妈向记者不停地夸拆迁人员人好、工作好,而拆迁人员也忙着向记者说明居民如何支持配合拆迁工作,还腾房让工作人员无偿使用。
71岁的王银爱老人住在一栋1978年建的破旧楼房里,面积近60平方米,她对记者说:“这房子早就应该拆了,楼上一使水,楼下就哗哗漏,我上厕所都得打伞。我已经签了协议,选的是异地安置,在复兴苑小区添钱要了一套9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现正在收拾呢,收拾好了就和儿子一家一起搬过去住。”
将自家外屋一间房子和部分办公设备无偿提供给拆迁组的是53岁市民刘向宇,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了30多年。大约一个月前,指挥部拆迁小组来到这片居民相对集中的区域,想选择一处适合的地方办公,在和刘向宇提起此事后,刘向宇和爱人满口答应,全力配合。他说,自从他家成了拆迁组办公地后,每天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跟上庙会似的。记者问他对生活有没有影响,他笑着说:“这些我们都能克服。我这里将来也要拆,我打算返迁,现正在找过渡房。火车站和周边是保定的窗口,是保定人的脸面,这一片区的改造是大事,我坚决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