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燕赵晚报刊发曲阳北岳庙、大茂山和修德寺和“打捆”搭上“中华五岳”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快车的消息后,很多热心读者打来电话表示关注,不少读者不熟悉其中的来龙去脉。为此,燕赵晚报记者专门采访了相关人士。
古北岳为何就是大茂山
“中华五岳”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这和河北省的大茂山、曲阳北岳庙、修德寺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保定市文物局副局长孟娜介绍说,现代人提起北岳恒山,必然会想起山西浑源的恒山,但是在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以前河北省境内的恒山主峰却是大茂山。所以,现地处山西的北岳恒山只有衔接历史上河北的古北岳,才是完整的北岳。
北岳的前身就是现在位于我省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的大茂山。汉自清初1600年时间里的国家祭祀北岳恒山的活动,都是在曲阳北岳庙,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顺治帝下诏由河北曲阳改祭山西浑源,现在人们概念中的北岳恒山距今只有400余年的历史。
曾出任河北西路都转运使并多次深入考察过太行山的宋代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卷十四中就记载说:“北岳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石晋之后,稍迁近里。今其地谓之神棚,今祠乃在曲阳。”
对此孟娜告诉记者,现在曲阳县北岳庙内存有一块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保留下来的《北岳恒山图》碑刻,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上面描绘了北岳恒山的区域范围,碑刻显示大茂山就在曲阳县的区域范围内。
北岳为何从河北“搬到”山西
从汉宣帝确定大茂山为北岳后,一直到明朝朱元璋皇帝曾多次颁发诏书,均将曲阳定为北岳祭祀地点。但明朝永乐年间后,朝廷却为北岳祭祀地争论不休。这是为什么呢?
孟娜介绍说,明永乐年间建都北京后,由于京都的易位,加上一些人为原因,朝中对作为北岳恒山祭祀地点的曲阳北岳庙产生了分歧。主张改祀到山西浑源的一派提出几大理由,其中一条就是北岳恒山和祭祀北岳的地点应该在国都北方,而当时祭祀北岳的河北大茂山和曲阳北岳庙均在国都之南。这场争论一直到明万历年间,最后朝廷把河北的大茂山北岳主峰,改封在山西的浑源玄武峰,以示北岳为京都之北,但国家祭祀地点仍在河北的曲阳北岳庙。直到公元1660年,清朝顺治帝下诏由河北曲阳改祭山西浑源。
声 音
看到晚报说北岳最早在河北,我挺感兴趣,其实当年我看金庸小说就发现了。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写到:恒山派的曲洋就是河北人啊,请注意:曲洋又可以理解为曲阳,指的就是今天的保定曲阳吧?看来金庸写小说时就考虑到河北恒山这点了。后书中又写道:华山派令狐冲成了恒山派掌门,最后隐居于河北一带!我想北岳之称应该属于河北。
——网友
看到河北古北岳要参与“五岳申遗”,觉得这真是件大好事。因为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不少外国朋友,他们经常向我咨询河北哪里好玩时,一听到哪里列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立刻兴趣大增。难怪如今全球申遗愈来愈热,在此也祝愿河北古北岳好运!
——石家庄王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