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县东牛村拥有人口近6000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该村由一个不起眼的穷村一跃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村民全部住进了新砖房,拥有机动车、轿车近400辆,人均收入6500元,仅以针织、印染、服装、造纸为主的主导产业产值就达2亿多元,年均上税800万元。提起这些,村支书张永良却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百姓笑欢颜。
为谋发展多“充电”
村支书张永良自1995年上任后,始终坚持“用知识谋发展”的工作思路,率先垂范,带领村干部不断“充电”强本领,全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该村党支部制定有一套严格的学习培训规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两委一班人的经济意识和率民致富本领。村“两委”干部全部参加了农村干部大专班和农函大、农广校的学习,同时还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素质培训,进行知识更新。为进一步拓宽眼界,张永良多次组织班子成员到北京、天津、山东等先进地区参观考察。经过刻苦努力,该村干部每人都掌握了一门乃至几门实用技术,提高了带富能力。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也不断提高,为全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支部巧搭“致富桥”
农民要致富,先得有个好支部。东牛村紧紧抓住“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关键环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村内党员带民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使全村百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张永良经过认真谋划,在全县率先实施了“全民素质教育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对全村成年人进行系统培训,学习法律、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等,并筹资建设了科技报告厅,购买了近两万元的图书;先后聘请韩国、日本、德国专家及河北农大、中国农大、省、市畜牧局以及县畜牧局的高级畜牧师等有关专业人员进村讲课,成功地举办了60余次科技讲座。
党员张国新养殖肉猪多年,一直想扩大规模谋求更大发展。针对他这一想法,村支部在村外利用返租承包的形式征得30多亩耕地,又帮他协调资金20多万元,建起了规模猪舍。经过几年经营,如今,张国新的猪场存栏种猪500多头,生猪2000多头,成为全村最大的现代化养猪场。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东牛村现已形成以针织、印染、服装、造纸等为主导产业、养殖肉猪为特色经济的产业格局。全村具有规模企业40余家,养猪专业户达到了70%以上。全村生猪存栏2万头,年出栏6万头,年产值3600万元,年利润600万元。
倾心为民谋福祉
走进东牛村,呈现在眼前的是:新修的水泥路平坦整洁;绿树掩映之中新房错落有致;文化广场内自由健身的男女老少面带笑容;村文化室里,观看农技知识录像、阅读图书杂志、打牌下棋的农民自得其乐;新谋划的住宅小区准备工作如火如荼……
“抓经济,求发展,核心是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多年来,张永良和班子成员始终把帮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放在第一位,先后投资80多万元兴办了公益事业,硬化了大街小巷共7万多平米的路面,安装了高标准路灯,打深井4眼,配齐了供水设备。
进入2009年,张永良率领班子成员在全村掀起了东牛村“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三项安民利民工程。即实施民心路整修工程,利用一个月时间,总投资37万元,将村内道路全部翻修,翻修总里程1.74公里,现已交付使用;实施防渗节水工程,申请国家投入230万元物资、自筹30万元配套款,将全村6000亩水浇地全部埋设防渗管道,现该工程接近扫尾;实施新民居建设工程,将村内原垃圾填埋场清空、填土、夯实,整理出8亩可用空闲地,计划利用市场运作方式建成两排三栋共计130套住宅的居民小区,让村民住进价廉质优的现代居所,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靓丽。
张永良带领班子成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一致拥护与信任,村民们无不挑指称赞:有这样的好干部带头,咱的日子何愁不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