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父母双亡的孤儿,去年考入阜平高中,正在因家庭困难想放弃学业的时候,来自博野的王叔叔给了我经济上的资助,使我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我要用学到的知识回报王叔叔对我的关爱,回报家乡父老和社会。” 这是阜平县阜平中学2008届学生胡志刚给博野县农民王静博的一封信。
王静博是博野县北杨村乡北邑村农民,今年40岁的他经销衬布已有18年的历史,多年打拼,他在天津有了自己的门脸,靠着经销衬布成了村里有名的富裕户。他经常说,我所以能经商致富,是靠党的好政策,现在我富裕了,理应回报社会,扶持那些仍在贫困线上的群体。他把扶持的对象锁定在家庭困难,并不在九年义务教育范围内的高中学生,并把重点放在了山区学子。2008年,他先后给涞源、易县、阜平教育部门去函,请他们帮助提供贫困学生对象。很快,阜平中学的胡志刚等5名贫困生得到了王静博的资助。资助的标准是每个学生每个月现金100元,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每月一到月初,王静博就通过银行把款汇到阜平中学。2009年春节前,王静博还赶到学校,为5位学生每人买了一套新冬装和新棉鞋。王静博说,过年了,一定要让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有新衣服穿,感受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受到王静博资助的贫困生陈健,三年前父母因车祸做手术,导致家徒四壁,负债累累,姐姐现在还在读大学。去年中考后,父母东拆西借勉强送陈健上了高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陈健情绪低落,心里压力大导致成绩不理想。自从得到王静博的资助后,陈健摆脱了心理压力,学习更加勤奋了,他说:“我一定不辜负王叔叔的希望,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希望,努力学习,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