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科润公司望都县果蔬育种科研基地正式落户寺庄乡招庄村,将大大提高该村育种产业的科技水平,实现批量生产,促进村民增收。
在招庄果蔬育种科研基地错落有致的大棚和育种田里,笔者看到各种果蔬长势喜人,农技人员正忙碌地进行打尖、授粉、绑架……“这个科研基地投资150多万元,占地98亩,眼下种了黄瓜、南瓜和玉米等几大类,光玉米就有1000多品种,今年效益应该错不了。”村支书杨忠德说。
招庄村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共有村民2047人。1998年,村委班子与河北科润公司取得联系,开始发展育种产业。经过10多年的努力,在当地政府和河北省农科院的帮助和支持下,到目前,种植面积也由最初的20亩增加到2000多亩,繁育的品种由单一的西红柿种植发展到黄瓜、甜玉米、茄子、西瓜、生菜、小麦等18类280个品种,各类种子的合格率均在96%以上,并由河北科润公司直接上门负责回收。除小麦品种外,其它品种每亩均纯收入5000多元,该村育种产业每年可以给村民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2006年,中国种子集团授予招庄村“优秀种子繁育基地”称号。
“种子繁育对老百姓来说投资少、收益大,挣钱放心。”村支书杨忠德说。通过多年交往,该村跟科润公司关系日益密切,公司除每年都与村民签订协议,派专人负责技术管理和种子回收外,还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秧苗,提前给村民预付款,用于工人工资、肥料采购等开支事项,并制定了繁育品种的最低保护价。村民杨建成去年种了1亩半西红柿和1亩茄子,纯收入就有18000多元。“尤其是小麦优良品种,今年我们村发展到1500多亩,涉及到142户,亩产量比一般小麦高出200多斤,回收价格比市场价高15%,算下来每亩就可以多赚200多元,老百姓对这个事都特别满意!”村主任杨孟振说。
招庄村的育种产业不仅让种植户实现了增收,并且让该村及周边各村的富余劳动力有了“工作”。村支书杨忠德说:“在育种管理和种子采摘的高峰期,全村使用的人工可以由平常的20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每人每天能挣30块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