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雨季到来之前、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高的六月份,保定的地下水动水水位也站到了44米的位置,而三月的最好水位更是到了40.3米的位置,刚刚过去的盛夏也维持在了42米左右的水平。这是几年以来,地下水位交出的最好成绩单。远远好过了几年前接连大旱、地表水枯水期时猛跌到46米以下甚至接近50米的界点。
算起来,从2000年6月份地表水入市,至今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不断下降的地下水能得到有效的涵养,水位得到回升,主要得益于地表水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所占的主导地位的不断提升。
十年间,在我市供水总用量中,地下水所占的份额逐年下降,到2009年,我市地下水日采量控制在了3万吨上下,只需供应西郊几大厂中有特殊水质要求的生产线。
除了原已岌岌可危的地下水得到涵养、水位得到提升、保定人几十年前足可炫耀的甘甜一亩泉水得以保护外,水质的保障是全市市民最关注的另一件大事。
不同于单纯的地下水供水时代、简单的水质保障体系就可稳保水质无忧,地表水入市后,城市供水部门的水质检验面临的考验空前严峻。
与其他城市不同,我市的地表水供水体系包括了源头保护、输送、水处理和管网供水四个环节,分属环保、水利、地表水厂、城市供水部门四家单位加上地表水的季节性变化、水源地的环境变化、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这样的构成与因素都给水质检验与保障划出了更高的难度。
特别是在网箱养鱼取缔之前,地表水的水质变化多端,源水取水口处锰的变化曾让水质检验人员绷紧了弦。得益于过硬的水质检验队伍,供水人适时调整应对方略,才使危机化解。
除了在市区管网按两万人一个检测点、一周一次或多次采样的标准配备水质监测,供水总公司的水质检验部门在源头、输送、处理这前三个环节也设置了“重兵”,巡查加上实时的数据传送系统和实验室,完善了水供应系统的所有枝节,水质监测人员的数量也从十年前的两人扩充到了30人的专业技术队伍。
2007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水质标准出台,从过去的35项增到了106项。在最短时间内,我市的水质检验很快就实现了106项标准中的80多项技术达标,大大超过了标准中对同级城市42项常规检验的硬指标要求。
除了具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供水总公司在平日的服务中也常会受理到市民对水质的咨询和问题,出现场的水质技术人员曾做过系统总结:这些反映并不是由于供水的水质本身引起的,而是集中于居民家中老化的铸铁管、旧暖浴器出现漏点、高层的蓄水池未及时清理、浅层自备井受污染这四个方面。
老辈子人常说,人要惜福。对于咱们这个极度缺水的地区来说,能够依然享受着优质合格的水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福气。居安也得思危,每天喝着放心水时,多花些心思琢磨琢磨更好地节水、重复用水,是件更长远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