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耄耋老人四处乞讨救爱女

2009-11-16 18:15

  82岁的老妪王桂芳,为了维持身患尿毒症女儿的生命,在举债无门的情况下无奈走上乞讨之路。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我市周边近20个县(市)留下了她瘦弱蹒跚的身影。

  2006年,经人介绍,王桂芳的女儿张书珍带着一个孩子改嫁到了大马坊乡周庄村,与张某结为夫妻。由于张某憨厚朴实,张书珍母女过上了比较舒心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2007年,张书珍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就医被确诊为患尿毒症。为了给她治病,婆家、娘家亲人给她凑了治疗费。经过多日住院治疗,本不宽裕的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顿。随着病情的延续,她丈夫开始对她逐渐疏远,最后索性离家外出。王桂芳心疼自己病泱泱的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女儿和幼小的外孙女,便放弃了在儿子家安享晚年的生活,搬到了女儿家住。于是,年过八旬的王桂芳孱弱的肩膀便挑起了这个几乎丧失了生存能力的家庭的沉重负担。

  为了支付经常性的透析费用,王桂芳母女向所有的亲朋好友借遍了钱,目前债务累计超过13万元。2008年底,觉得再也不好向亲戚朋友们张口的王桂芳开始乞讨。王桂芳起先就近在满城县县城沿街商铺讨钱,成了当地的“熟人”后,她又奔波于徐水、清苑、顺平等附近县,又逐渐远赴易县、安新、容城、安国等县、市。

  11月10日,又是张书珍透析的日子。记者来到大马坊乡周庄村,见到了还未出门的张书珍和刚从保定市区乞讨回家的王桂芳。据悉,随着病情的加重,张书珍每隔两三天要做一次透析,每次188元,每月还需要治疗费近3000元。“这些钱都是我妈一分一分讨回来的,要不是为了我不足十岁的小女儿,我真不想再治了”,张书珍哽咽着对记者说。

  记者发现,在这个清冷凌乱的家里,一面污旧的墙上,两张并排张贴着的奖状格外醒目。原来是学校对张书珍的女儿晶晶分别考取年级第一、第二名的奖励。提起女儿,张书珍那张黯淡的、充满倦意和愁绪的脸庞闪现出一抹亮色。她说,晶晶今年9岁,在周庄小学读二年级,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又获得了年级第一名。晶晶聪明懂事,有时姥姥到比较远的地方讨钱当天赶不回来,做饭等家务就要靠小晶晶料理了。

  无论风吹雨淋,寒冷酷热,只要掂量着女儿下次做透析的钱没有了,王桂芳就出门乞讨,她乞讨的地方一般是各县城的商店门脸或者集市。对于乞讨路上的艰辛,王桂芳闭口不谈,而是充满了感恩,她泪水涟涟地说:“遇到的好人太多了。因为一年多来不停地外出,过往的司机大都知道了我们的遭遇,不收车费;医院总是尽量照顾我们;大冷天露宿街头,有人会给我盖上一条棉门帘;碰上饭口,有人会给我一块饼一杯水。我把这些好心人都记在一个本子上,告诉外孙女这些都是救过你妈妈命的人,你将来有能力了要记着报答他们!”

  记者了解到,困扰王桂芳祖孙三人的,不仅是持续产生的医疗费用,还有最基本的口粮问题。张书珍说,再婚后,随着她和晶晶户口的迁移,原居住地没有了她们娘俩儿的土地,落户周庄后,又没有赶上这里调整土地,所以现在她们娘俩没有一分地,祖孙三人的口粮全靠亲人邻里接济或者老人讨要回来。

  严冬来临,天寒地冻,可以想象到王桂芳的乞讨路会更加艰辛,但为了延续女儿的生命,她说再难也要去,“没有了我,女儿和小外孙女可怎么活?”老人语气中透着坚定,也流露出担忧和无奈。

  本报记者 唐靖茹 李宏奇


漂亮

酷毙

雷人

鲜花

握手
来自: 保定晚报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