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两周了,只要不是阴雨天,市郊的野地里、菜园畔、路边上,常见到三三两两的市民低头细细寻摸着些什么,手里拿着小铲、小刀。走近了一看、再一问,就知道他们的目的了:挖荠菜呢。
荠菜是早春里最最受欢迎的时令野菜了。包顿荠菜馅的饺子或是包子,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家庭改改周末餐桌口味的选择。于是但凡城市边上可能生长荠菜的地方,都有了野菜迷们的踪影。外环路、植物园外围都是很热门的去处。懒人们自有懒人的法儿,菜市场里记者也见到了荠菜,不贵,三两元一斤,问津者不少。
除了荠菜,苦菜(也叫曲菜)之类的将成为下一拨的热门菜式。而随着柳树、榆树的次第发芽,捋柳芽、榆钱的人们也多了起来。
有市民还将手伸向了乡村。去年春天时,市民老赵回安新老家探亲,在表弟的村里挖了一次荠菜,很多年轻的乡亲便问他挖来干什么。老赵告诉他们荠菜的功效、吃法。前天,表弟进城,除了带来一大袋肥嫩的荠菜,还很意外地告诉老赵:今年村里各家都开始挖荠菜吃了,大受欢迎。老赵逢人就感叹半天:吃荠菜,原是幼时农村青黄不接时的替代菜,没想到现在的农民生活条件好了,已经多数不认得了,还要反过来由城里人再传递给他们吃法。
在新一代A区住的李大妈,这些日子每天都起大早,沿高区的小路一直向北,挖荠菜也健身,每天收获满满一袋子,全家改善生活。大妈的话多少带着苦味:七十年代,家里生活困难,口粮根本就不够吃,那时挖荠菜是为了省菜钱;现在生活好了,这天然的野菜反倒成了一道别样风味。头一天跟着大妈来的邻居小杨挖荠菜,却只是因为对张洁《挖荠菜》一文的百读不厌,一定要亲自试试。毕竟,这荠菜,无化肥、无农药、纯天然,绝对的健康绿色食品。
随着天气转暖直到夏末,各种野菜陆续登台,比如马齿苋、蒲公英、苦菜、任星菜(音)等等,因为菜式功效的不同,受不同群体的欢迎。但需要提醒市民注意的是,挖野菜,也得注意安全,地头的电线、水井都要注意,也别在刚喷过农药的区域找寻,以防意外。最要紧的是,要辨识清楚,因为很多野菜都有长相相类的近亲,认不清楚,很有可能挖错吃错了。80后的张强一家就有过这样的遭遇,兴致勃勃地照老人教的样子去挖荠菜,吃了之后怎么着都感觉不对,再拿剩下的菜式让老人一看,原来是另一种长得极像荠菜的野菜。
另外,在挖野菜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了若干并不太和谐的现象。比如在人工种植的草地中,有人用刀铲挖时,伤了周围的草根;比如捋柳芽、榆钱时,有市民愣是将整个树枝攀断了扛回家的……这些,着实让人看着心疼,真是该立刻杜绝的。
春天里,闻着春的气息,挖着野菜,品着原生态的味道,新鲜着充实着我们每个热爱生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