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4日讯 今天清早,在徐水县大王店镇佃头村张长青家的草莓大棚里,夫妻俩正在对刚刚采摘的草莓进行挑选分级,前来拉货的车也在棚外排上了队。一篮篮红艳艳的草莓经过仔细筛选,按品质分成4个等级,再经过包装、封箱、运输,新鲜的草莓当天就会被运到县城,甚至走上北京大超市的货架。
徐水县大王店镇大棚草莓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目前该镇以佃头村、曲水村、大王店四街为主的大棚草莓面积达1.5万亩,效益好的每亩棚收入可达2万多元,对当地农户的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该镇还是保定、京津等草莓市场的重要货源地,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该镇为扶持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把“绿色无公害农业富民”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多次请专家为种植户讲解种植知识和病虫害防治,积极鼓励农民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改变种植观念,促使全镇草莓产量、质量不断攀升,把红色草莓发展为真正的“绿色”产品,为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商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