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曲阳县首个新民居联村建设示范点出现在灵山镇小赤涧村。此后,小赤涧、大赤涧、魏古庄三个行政村将更名为新赤涧联村。
在农村新民居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提升年活动中,曲阳注重发挥名村、名人、名支书的“三名”效应,将大赤涧、魏古庄并入小赤涧村,成立新赤涧联村。通过新民居联建,书记跨村任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小赤涧、大赤涧、魏古庄三村位于定(州)龙(泉关)公路西侧。近年来,小赤涧村依托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汽车运输、煤炭储销和畜牧养殖等产业,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农村发展的阳光大道。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80%以上的农户拥有了汽车和电脑,成为全县的名村。该村先后被授予河北名村、新世纪河北精神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魏国强先后当选省劳动模范和市人大代表,成为当地的名人和名支书。相反,由于发展空间受限,邻近的大赤涧、魏古庄村的人才、资金外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单村搞新民居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太大。三村土地相连,可以通过整体规划进行联建,减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2010年4月,曲阳县农工委工作人员在考察外地新民居建设先进经验和广泛征求三村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强村带弱村”发展理念,发挥小赤涧村“三名”效应和中心村作用,吸纳大赤涧、魏古庄的村民向小赤涧村集聚,走“抱团式”发展之路。
在联村建设中,曲阳县多方联动,各部门提供便利条件,推动了“抱团式建设”。该县明确要求规划部门聘请省级以上规划设计专家,按照《燕赵新民居》推荐的样板房要求给村民设计住房。金融部门简化贷款手续,加大对联村新民居建设资金投入,国土部门对建设节余出来的土地进行市场化运作,让土地增值的收益惠及村民……
“三村联建,提高了土地承载能力。联村建成后,节约出的2000亩土地收益反补农民——部分用于开发建设商品住房,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结合村村产业优势发展经济。”对“抱团式发展”的好处,曲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银峰的话里,透着自信与乐观。
“今后,我们也可以像县城居民一样过上室内有厨房、有卫生间的生活了。”望着建设中的住宅楼,原大赤涧村村民付志学脸上充满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