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以“新能源、新商机、新生活”为主题的2010保定中国电谷推介会在香港举行。这是保定市连续第四年在香港推介“中国电谷”。本次推介会累计签约19个项目,总投资266.76亿元人民币,利用外资1.3亿美元,涉及领域以中国电谷六大主导产业为主。其中,英利“熊猫计划”、飞轮储能电力设备项目、风电设备及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薄膜光伏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等,显示出“中国电谷”在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及技术创新领域的实力,展现了“低碳保定”发展的新思维、新探索与新成果。
凭着雄厚的新能源产业基础,保定成为最早入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在新能源领域抢先一步发展的“保定中国电谷”要保持领先优势,必须枕戈待旦,寻求发展新路径。
保定高新区审时度势,完成了102平方公里的电谷新区中长期空间总体规划,确立了“生态电谷、低碳新城”的新区发展定位。“目前,保定市区90%的主要路段、85%的游园绿地、所有交通信号灯和部分居民小区,均完成了太阳能应用的改造,每年可节电1835万度,减排二氧化硫549吨。可以说,实现由‘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的跨越,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们明确生态电谷的产业定位,旨在围绕中国电谷的基础,以生态先行,打造一片新兴产业区;而低碳新城则是城市定位,重点是打造一座太阳能示范城,城内大型建筑采用太阳能发电方式,新城路灯、小区照明、房屋等能运用上太阳能发电方式的全部用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金博向记者描绘了高新区的战略蓝图。
“生态电谷,低碳新城”的理念与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相契合,顺应了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潮流。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将采取一系列发展新能源及节能产业的措施以保证减排目标的实现。在首脑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表态掷地有声:无论此次会议达成怎样的成果,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大国崛起,责任在肩。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一致共识,预示着低碳经济相关行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面对新能源产业的广阔前景,高新区将秉承“产业规模、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提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层次,站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最前沿。一方面,促进成熟企业产能扩张。2009年,英利集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1GW(1000MW),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6%提高到12%,跻身国际光伏行业第一方阵;天威非晶硅薄膜一期项目投产。风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中航惠腾、国电联合动力、天威风电三大支撑,多家配套企业持续扩张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高新区坚持走以科技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创新发展之路,鼓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加大投入和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技术,促进现有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层次,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2010年是“中国电谷”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启动年。高新区提出以“建设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担当主城区建设主力军使命”为总目标,以大项目、大规划、大储备、大招商、大融资为着力点,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强电谷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中国电谷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制定了“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实施“项目带动、科技推动、环境促动”三大战略,围绕五大主线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今年“两会”期间,政协一号提案力挺低碳经济。一份名为“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会议一号提案。“低碳经济”将迎来一股新的发展浪潮,保定高新区作为全国高新区唯一的一家以新能源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园区,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其世界影响力必将与日俱增。
记者米冬冬 通讯员梁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