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谢辉)随着新农合年报销最高限额从每人3万元提高到4万元,我市对农民看病就医的补偿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统筹医疗资源,积极缓解群众看病难题的举措更加完善。
今年以来,我市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努力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落到实处。围绕实施医疗惠民工程,通过多种渠道汇集民声、民意,统筹医疗资源,扎实解决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看病难等问题,先后将提高新农合年报销最高限额、使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等惠民举措一一落实到位,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为缓解困难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我市筹资500万元,建立了大病救助基金,对困难群众进行补助。同时,整合医疗救治资源,在市县(市)两级公立医院建立重症病人救治绿色通道,形成了院前急救(120)——急诊抢救——急诊手术——重症监护——普通病房“一条龙”救治体系,在日常急诊救治和成批重大伤员抢救两条战线上均筑起坚固的防线。
为保证重症病人救治绿色通道的无障碍畅通,我市还建立了“先救治、后办手续、后交费”的灵活抢救制度,并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努力打造优秀急救人员队伍,配置标准化急救设备和药品;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急救转送服务制度;加强和改进执行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进入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制度;修订完善急诊标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此外,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服务,还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专家救治组。目前,全市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均已建立起“重症病人救治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