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咏静 通讯员李同增)截至目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扬花、灌浆期。市植保植检站专家提醒农民朋友,这一时期主要注意防控小麦蚜虫、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和预防干热风。
市植保植检站站长李同增介绍,扬花、灌浆期小麦中下部叶片会有麦蚜繁殖,可分别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吡虫啉、3%啶虫脒1000倍液或50%毒死蜱、2%的苦参碱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扬花期雨水多,菌源量大,锈病发生重。小麦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和茎,影响光合作用,一般可造成减产3-40%。麦田发生锈病时,要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防治措施,及时围歼发病中心。如果病叶率达到5%时,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40毫升,或12.5%禾果利(烯唑醇)15-3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
小麦扬花期一般高湿寡照,易引发赤霉病发生。赤霉病一般可造成麦田减产10-40%。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是抓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防治药剂每亩可用80%多菌灵粉剂50克,或80%多菌灵超微粉30克加15%粉锈宁5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果使用粉锈宁则不能在小麦盛花期喷药,以避免影响授粉结实。
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引发小麦倒伏,一般可造成减产10-39%。麦田高温高湿是白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品种不抗病、密度过大、施氮肥使用过量都会加重病情。当麦田病株率达3-5%时应进行化学防治,每亩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粉剂50-100克,或40%多硫胶悬剂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
当天气预报有干热风时,要及时喷施1%尿素水+0.2%磷酸二氢钾液或其他抗干热风增产剂,一般每5-7天喷一次,连喷2次。另外,在防治小麦蚜虫时,同时可把杀蚜虫药剂+防治病害药剂+抗干热风增产剂混合在一起喷施,一喷多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