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16时,从徐水县五香坡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传来隆隆的火箭炮声。正在田间察看自家小麦旱情的农民们高兴地说:“这场雨来得太及时了,麦苗都解渴了!”据气象部门介绍,2月12日上午9时45分到晚上20时,涞源、涿州、定州、望都、徐水等17个县(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开展了大范围的人工增雨作业。冬小麦旱区普遍出现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得到缓解。
自我市气象部门进入抗旱气象服务特别工作状态以来,各县(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积极检修维护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购置储备充足的弹药,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操作演练,协调空域管理部门,确保人工增雨实战“打得响、效果好”。据2月12日我市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统计资料显示,当日17个县(市)实施了41点次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发射火箭弹128枚、三七炮弹362发,创下全市单次天气过程发射炮弹数量新纪录。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业的共同作用下,截至2月13日凌晨,全区大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雨,平均降水量7.1毫米,比前期预报提高一个量级,增雨效果显著。据加密雨量监测显示,降水较大的区域位于保定市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均在5毫米以上,其中易县部分地区、涞水南部、涿州及高碑店北部降水量超过10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易县甘河净,为14毫米。
气象专家称,此次降水从时间和量级上对缓解当前冬小麦旱情、开展春播非常有利,相当于每亩耕地浇水4.7吨,可促使墒情偏差地区青枯苗的转化,对前期未受干旱影响的冬麦区小麦返青生长增加墒情,有效降低了西北部山区森林火险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