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期管理决定小麦八成产量

2010-5-28 13:55

目前已进入小麦管理的冲刺阶段,此期是小麦籽粒形成、灌浆的关键期。为夺取小麦丰收,市农业专家提出一系列措施,再次强调——

后期管理决定小麦八成产量

本报记者 丁咏静 通讯员 王虎

  去冬今春我市气温较常年偏低,小麦生长较弱、苗情较差、苗穗数较少、抗性弱。后期由于相关部门及时抓管理、促转化,我市小麦苗情逐渐向好。

  目前已进入小麦管理的冲刺阶段,此期是小麦籽粒形成、灌浆的关键期,后期管理决定小麦产量的80%。为夺取小麦丰收,市农业专家提出一系列措施。

  合理运筹肥水

  浇好孕穗水、扬花水。小麦在孕穗期是需水的临界期,此期是决定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因此,抽穗前要浇好孕穗水。

  对长势弱的麦田,可补充施肥,结合浇水追氮肥2~3千克;小麦籽粒形成期间对水分要求迫切,水分不足,会导致籽粒退化,降低穗粒数,因此要及时浇好扬花水,以争取形成较多的穗粒数。小麦扬花后大约10天左右进入灌浆期,要适时浇好灌浆水。浇好灌浆水,以水调肥,以肥养根,以根护叶,促进灌浆,提高粒重。浇灌浆水应在小麦扬花后10~15天进行,选择无风天气,浇后地面应无积水,切忌大水漫灌。浇水时应注意与防倒相结合,有风不浇,防止后期倒伏。

  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做好吸浆虫成虫期的防治。这是小麦吸浆虫防治的补救措施,该期防治时间性很强,只有2~3天,一旦错过防治期,防效很差。经过蛹期防治的麦田,如若田间成虫量较高,或防治效果差,或没有防治的麦田,采用此法扫残,防治时期为小麦抽穗至扬花前。选用吡虫啉、浆蚜灵、高效氯氰菊酯等1000倍液在下午四点以后,最好在黄昏时喷雾防治。

  实施“一喷三防”技术。当白粉病田间病株率达到60%以上时,个别病株的旗叶开始出现病斑时,亩用20%的粉锈宁30~40毫升或12.5%的禾果利兑水50公斤喷雾;扬花后进行蚜虫防治,当百株蚜量达到800头以上时,选用10%吡虫啉20克可湿性粉剂每亩6~8克兑水30~50克喷雾;在小麦扬花期如遇多雨高湿的天气时,亩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

  及时拔除杂草。麦田杂草种类多、危害重。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照、争空间,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要及时对雀麦、节节麦等田间杂草在扬花前,进行拔除。

  搞好叶面喷肥提高粒重

  小麦抽穗以后,根系逐渐衰老,吸收能力降低。叶面喷肥能够延长光合功能期,促进光合作用,加快灌浆速度,形成较多的光合产物,增加千粒重,提高小麦单位面积的产量。

  叶面喷肥可以与喷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结合,做到一喷多效,一喷综防。也可以起到预防和减轻干热风的危害,稳定小麦粒重的作用。一般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2%的尿素溶液50~60千克。


漂亮

酷毙

雷人

鲜花

握手
来自: 保定日报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