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两个月前的4月15日,当路网建设者们全面进场时,住在东风中路的退休干部老郑还和同院的老兄弟们打赌说,这样的主干线,这么大的工程量,要想俩月通车,门都没有!结果,六月初门前的大道就铺上最后一层沥青后,老郑掏钱请老哥几个撮了顿饭,可他说:这赌输得都高兴。
和老郑有着同样想法的市民还有很多,但眼下这想法早都变了。
6月10日一大早,东风路改造工程中最后的三百米(公安局段)完成了沥青铺设,达到了快车道全线通车的条件。
掐指一算,这条城市的中轴线已经超重负荷了足足四十年。这么些年下来,路况严重的破损、大面积龟裂、不均匀沉降、翻了浆的路基、落伍的四车道……早就不能继续承受城市里日益剧增的行车荷载。甭管是骑车的、开车的、坐车的,都在抱怨着同一个字:堵。
正是从机动车到经济到城市的发展需求,把老东风路逼入一个不得不改、不得不大改的紧急状态。
但怎么改?改成什么样?是城市建设者思谋的大事。2010年,是“三年大变样”的攻坚年、也是提升保定城市品位起步年,东风路道路改造工程被最终定格为参赛样板示范路,成为保定道路改造中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
市民了解到的新东风路的粗略构架是:双向8车道,其中6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乐凯大街至京广铁路地道桥车行道宽30米,两侧游园绿化各宽15米,包含各2.5米宽人行道;京广铁路地道桥至恒祥大街车行道宽34米,两侧游园绿化各宽8米,包含各2.5米宽人行道。
但,主干道施工,给施工建设者带来的压力非同一般。
路段交通流量太大、时间太短、商业过于聚集、居民点多,都是东风路改造面临的重重困难。早在4月15日进场前,负责施工的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集团市政维护管理处就对整个工程进行了精细谋划和安排部署,包括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施工,都要合理安排,提前做好机械设备、材料准备,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
一整套便民、利民措施使东风路成为历史上对市民影响最小的工程:采取半幅路面施工,给市民出行留出通道;科学合理迁改地下管线,尽量避免多余管线同时开挖、多头破路;每天3次喷洒降尘作业和裸露地面覆盖塑料布22000余平方米,减少了晴天尘土飞扬;1193块安全挡板,1327个安全锥,127块警示牌、17盏警示灯,为东风路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而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采用不只降低了扰民,更让整个工程更人性化:分段半幅施工。从恒祥大街至阳光大街,阳光大街至朝阳大街,朝阳大街至向阳大街,向阳大街至乐凯大街分四段半幅施工,南北路口不断交,不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造成的道路拥堵,而且能够保证通行;增加钢筋拉杆。在水稳铺设过程中,为提高路面基层整体强度,采取增加钢筋拉杆,防止产生纵向裂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作业面的,采取全面实施,交叉作业,同步对雨水管进行顶管作业,避免了因半幅施工可能引起的路面强度不均;用预制砌块检查井取代了传统砖砌井,现场施工方便快捷,井体环保。
道路改造工程中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工程中的一大难点,即使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新旧半刚性基层和新旧沥青面层纵向接缝依然是路面结构中的薄弱环节。首次使用的非加筋型聚酯玻纤布,铺设于水稳和沥青之间,可在罩面层下形成应力分散与防水结构,彻底治好了这个老毛病。
混凝土检查井砌块、拼装式预制式收水井室以及彩磨双联雨水箅等新材料,都成为保定路网建设中的第一次。而进度、质量、规模也同步刷新了所有纪录。
这五十五天中,东风路几乎一周一个样,一天一点新进展,密集穿梭的大机械让市民们开了眼,而累极了在路边席地而眠的工人们更是让市民们眼里热热的。
这五十五天中,建设者们将家舍在脑后,完全没白没黑的推进,创造的不只是速度、规模、质量的空前,更是一种精神的凝聚。
您再耐心等等,过些日子,等东风路的细节一一完善后,展现在咱们视野中的,将是一条最美最通畅的大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