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分出来了,“招生大战”也随之展开。个别学校为达到招揽学生的目的,常常通过一些虚假广告宣传误导家长和学生,且虚假宣传招数不断翻新。
日前,家住新市区某小区的王丽(化名)突然收到一条自称某高校招生办的手机短信,声称通过面试即可免试入学,国家承认本科学历等等,这些优厚的条件让高考成绩不理想的王丽和家人不觉心动,但又觉得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蹊跷难辨,不知如何是好?
据了解,类似王丽这种情况的不乏其人,有的同学提前接到南方某高校“录取通知书”,其实本人根本就没有报考该校等等。面对花样翻新的招生广告,很多学生和家长显得无所适从。
为此,新市区工商局特别提醒家长和考生注意,遇到这样的招生学校时,首先要向相关部门了解这些学校的资质资格,不要轻信广告和招生简章。有条件的应实地去参观、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做到慎重择校,以免贻误学业。
据新市区工商人员介绍,高校招生虚假广告宣传主要有三种特征:
“零收费”出国。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向往出国读书,一些中介机构趁机用热门专业甚至出国的承诺来吸引学生和家长的目光。有的吹嘘“不看高考成绩,直接面试,现场就有机会获取录取通知书”。有的在宣传单上印着“菲律宾留学跟国内大学花费一样多”。种种宣传让学生和家长感到“留学并不难”。可是实际情况往往与宣传的大相径庭。一些中介机构虽然承诺不收取中介费用,却在办理过程中以材料翻译费、项目申请费等名目收取费用,结果使学生和家长花了不少钱,还是难圆留学梦。
假冒招生单位。一些规模小的民办高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异地招生。中介机构发布虚假信息,诱骗落榜生以达到招生目的。他们自我宣传时故意隐瞒委托机构的真实情况,谎称是公办高等院校,并在宣传中暗示可以帮助考生拿到“内部指标”或者“计划外指标”。在骗取家长信任后,中介机构又强调录取难度,抓住考生和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索取相关费用。
假冒部队院校招生。一些不法分子在军队院校提前招生时,通过伪造公文、公章等手段,假冒部队院校领导、军队高级干部、军队高级机关工作人员,以收取“报名费”、“中介费”、“赞助费”的名义骗取钱财。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虚设招生网站,向考生或家长传递虚假信息,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实施诈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