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2010年7月1日,长城汽车20年的节点。
科学发展之于企业,就是在理性基础上放眼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从一个小型民营汽车改装厂,到成为中国500强企业,长城汽车20年发展史,划出了一条追求科学发展的轨迹……
自主创新的全线突破
打开《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一章列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任务:“……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掌握车身、底盘开发技术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突破碰撞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重点支持排量1.5升以下、满足国3排放标准的车用直喷汽油机和排量3升以下、升功率达到45千瓦以上柴油机的研制……”
对照一下,就能发现“长城”20年的发展经历与国家的要求,是多么的不谋而合。
汽车市场的对外开放,合资品牌大量在中国大地扎根。中国,成了世界汽车品牌的加工厂。但“以市场换技术”的愿望没能实现。
丰厚的利润流向国外,成为魏建军等立志以产业报国的汽车人心中的痛:“不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就会永远受制于人。”于是,“以我为主”的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成为“长城”企业战略的中心。
自主创新,需要人才,需要资金,需要在各个方面有非常性的投入。广泛招聘人才,建立高素质的研发团队;香港上市,筹募资金;建设国际水平的研发设施;建设从设计到制造的全产业链…… “长城”多管齐发!
2005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车辆动力学女硕士王瑞平离开加拿大蒙特利尔,来到“长城”,投入小排量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她回忆起当时的感受:“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当时全国135家整车生产企业,只有7家能生产发动机,小排量发动机则只有丰田一家。‘长城’要自主开发,这勇气我佩服!”
此前的1999年,“长城”为免受制约,对位于定兴县一家发动机厂进行了重组,满足了皮卡、SUV的需求,“长城”也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首家拥有核心动力的汽车企业。王瑞平和她的研发团队潜心攻关,2006年底,首款样机一次点火成功进入批量生产。这种轻质化设计的发动机,不但重量降低了20%,燃油消耗降低16%,还使整车的动力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像王瑞平一样,来自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的汪伟、来自扬子集团的梅魁根、日本专家山田悦弘……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汇集一处,“长城”拥有了一支5000多人的科研队伍,成为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
创新,要舍得投入。仅2003年在香港上市后,“长城”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就达26.5亿元,其中的15.5亿元用于安全试验、排放试验、环境试验、发动机试验、道路模拟试验等最先进的研发设施的建设上。
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研发设计的各个程序得到普遍采用。整车半消声室和国内唯一的汽车零部件混响室与全消声室,可以准确收集汽车上每一个部件的噪音;二维图、三维数值的应用,使实车模型的设计数据能自由转换;在发动机研究上,采用了高速传感技术,可以记录下发动机的燃烧瞬间的数值,为在动力、节油等的深度研发提供准确的数据;5台一秒钟1000张的高速摄像机,在不同角度记录下碰撞试验时,从正对撞到偏置对撞、从侧面碰撞到0角对撞瞬间车体细部形态……
长城汽车的标定试验则更为严酷。在黑河的冰天雪地中,在吐鲁番炽热的火焰山下,在青藏高原,在澳大利亚的沙漠,“长城”的科学家们把记录下的长城汽车的种种数据,及时反馈到总部……
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硬件,像强健的两翼,让“长城”的自主科技创新取得全线突破。
在汽车核心动力上,国家鼓励的“排量3升以下、升功率达到45千瓦以上柴油机的研制”,早已在“长城”变成现实。他们进行了高压共轨、中冷等技术创新,使2.8升的柴油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2千瓦,在《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成果大典》,获得“原始创新奖”。
目前,“长城”的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研发已进入收官阶段,在此基础上,生产1.3、2.0升直喷增压汽油发动机的第三个发动机厂正在筹建……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国际车展上,“长城”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各型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更是标志着“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的日臻成熟。
面向未来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作为“长城”的战略储备车,也已在巴黎、广州等国内外车展中亮相……
2009年9月8日,不仅是“长城”历史上一个难忘的日子,也是中国汽车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英国VCA认证机构宣布,“长城”的风骏5、哈弗H5和酷熊、炫丽两款轿车,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首次获得欧盟整车型式认证。
谈到通过欧盟认证,“长城”人说,这是一次“自我压迫创新”。尾气排放、行人保护、报废汽车部件回收、车内有毒气体控制等新标准,国内还在讨论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长城”决策者认为,时不我待,要做全球化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安于现状,必须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主动加压,先人一步,把长城汽车做成国际标准!
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了世界三大标准之一的欧盟标准。欧盟标准,复杂而又严格,大大小小的指标当时有48项,而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号令一出,则义无反顾。研究院的研发人员主持,与相关供应商和子公司成立了研发体系,分解任务,列出时间进度表,展开全面攻坚。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欧盟整车认证的档案里,第一次记录下中国汽车的名字!今年以来,2001辆哈弗H5以欧盟标准,相继进入意大利市场。
今天的“长城”已掌握了完整的整车设计开发流程,形成了拥有30多家子公司、从发动机制造到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全产业链。未来5年内,“长城”计划再投入50亿元,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
通过自主科技创新的长城汽车,正在快速迈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步伐!
“两个成就”的和谐统一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强调企业的经济成就和强调员工个人成就,列为企业责任的两大要义。
“长城”的决策者们认为,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培育一支认同企业文化的高素质队伍。为此,他们在注重员工的生理、安全、归属感、被尊重需求的同时,多方创造条件,为员工提供自我实现需求的舞台,谋求“两个成就”的统一。
在 “长城”,无论你走到哪个工业园区,都会首先看到绿树花草掩映的巨大厂房上书写着的7个大字:“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7个大字,是“长城”的文化核心理念。这充满科学发展内涵的7个字,每天都在无言地鼓励全体员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
你还会发现,“长城”厂区有着不同于其他企业的路标:“自主路”、“风险路”、“生存路”……
这些路标,时时告诫着“长城”员工,在自主发展之路上,将遇到坎坷和风险,需要大家戮力同心。
“长城”还有这样一个理念:“安全第一、质量第二、效益第三”。魏建军解释:“对于企业,员工是第一位的。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没有质量、没有效益,更不会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长城”一直谋求着企业和员工“两个成就”的协调统一。
今年,“长城”员工的月平均收入比上年有了26%的提高,3800户的“长城”新住宅区正在兴建……魏建军说,“长城”还将在增加员工收入外,综合考虑住房、用车、时间方面的成本,使“长城”员工在保定生活的幸福指数,比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高……
在“长城”的各个工业园区,员工们都可以吃到干净卫生的工作餐,三到四个菜,主食随便,男员工2元,女员工1.5元。还建有气派的体育馆、游泳馆,员工们休闲时,尽可以在这里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足球、羽毛球等比赛也经常热火朝天地展开……
在“长城”,新员工上岗前,都要进行至少7天军训和20天入职培训。员工还要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从总部到各个子公司,建成了立体的日常培训体系。“天天要培训、人人必参与”,是一项日常考核指标。如果谁想快速提升专业水平,那下班后和星期六的各类培训班,就向谁敞开。而老师,或者是外来的专家,或者是获得了厂内培训师的同事……
针对一线员工学历较低,需要个人成长提升技能的需求,“长城”从2007年开始,在生产和研发岗位,分别设立了初、中、高三档精益师、精益工程师职称,享受津贴和油补等待遇。员工不分学历,只要你的能力、贡献达到了评定要求,你就能获得这份荣耀和待遇。
实践证实了“长城”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效果。
2007年6月1日,一个名为“307”的作战计划,在“长城”启动。“307作战计划”,是用3年零7个月,达到国际知名品牌同类产品当时的水平。落实这一计划的主要方式,是发动全员在提高产品品质和节约成本上,对汽车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改善创意并提升完善。公司则按季度进行发布和通报表彰,年底评选“十佳质量贡献奖”和“十佳成本贡献奖”,给予最高2万元以上的奖励。
蕴藏于员工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里迸发。
每周一期的《长城汽车报》,及时记录下一个又一个典型的创新案例:
丁玉强,一名进厂8年的普通焊工,受电动自行车原理的启发,将自己的车子拆解取下电机、链条、调速器进行研究,实现了加油塞由手工焊变为自动焊,提高工效两倍;
潘敬怀,自制顶盖前横梁自动化上件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张太林,带领两名助手,研发出世界最先进的发动机生产线模块化智能防误系统,节约采购资金100多万元,基本杜绝了零部件的错装、漏装;
朱雷,研发出联动机床多工位抓手,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
徐兰欣,开发出发动机试验的中冷模拟器,取代了昂贵的进口设备……
据统计,3年以来,“长城”员工共提出改善提案80.4万条,采纳64.3万条,其中实施64.2万条;一次性节约资金达6621万元;平均每月节资2827万元,节约工时24.3万小时。
王凤英说,“长城”的发展,得益于全体员工对“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一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认同。只有广大员工体现了自身价值,才能有企业的成就。
20年,从人心涣散的60多人发展到训练有素的3万多人,“长城”正汇集着中国制造的力量……
2010年伊始,“长城”对外宣布了新的品牌口号——“中国造、长城车”。对此,魏建军说,“中国造,长城车”的内涵是“做品质最好的中国汽车”,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与“德国造”、“日本造”、“美国造”等相对应的“中国造”概念,把自己放在“洋品牌”竞争对手的位置,在对比中考验并提升长城汽车的品质。
这是中国制造向世界发出的宣言!(本报记者 栗克玉 杨康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