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基层党组织建设巡礼之四 党心民心心相印

2010-7-21 10:31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真正去践行并实现它,却并非易事。然而在望都县望都镇各村,村民有个大事小情总爱跟干部说道说道,过端午节村民把刚出锅的粽子先送到干部值班办公室。在那里,你能真正明白什么是“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关键在党”;什么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民心是党组织的根基,创新是夯实党组织根基的引擎,基层党建唯有立足民心不断创新才能在新形势、新挑战中焕发生机与活力。”望都镇党委书记黄伟说。

  全程服务代理真方便

  在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运作、强化为民办实事的道路上,望都镇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从几年前创新“一二三”工作机制到如今的全程服务代理,无不凸显着望都镇基层党建的创新理念。

  7月3日,在该镇小杨青庄村村委会干部值班室办公桌上,摆着村干部值班记录和为民服务代理登记簿两本台账,台账上面记满了干部为村民代理服务事项。前来领取准生证的村民曹凤敏一脸笑容:“现在办个准生证真方便,只要把所需材料交给村干部,第二天准能拿到手。干部真为咱们老百姓着想。”

  为进一步落实“一定三有”工作机制,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该镇党委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年目标任务,创新便民服务举措,于今年3月推行了农村全程代理服务制。以全县农村干部值班制度为依托,通过村级组织无偿代理的形式,由值班干部依法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基本程序主要由受理、承办和回复三个环节组成。由值班干部作为首问负责人建立工作台账,负责受理并全程落实代办事项;内容涉及土地审批、农村合作医疗、申请低保救助、户籍接转、组织关系接转、计生证件等20余项与群众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具体事务,以及土地、惠农补贴发放、信访等政策咨询;代办事项办理完毕后,由首问责任人复核后将办理情况登记造册并及时反馈给申请人。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望都镇全面推行全程代理服务制以来,群众办事实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截至目前,该镇所辖村、社区已经受理群众代办事项92项,已办结、答复86项,正在办理4项,转交有关部门2项,群众满意率达100%。

  高标准村级组织场所乐干群

  “这里是村民议事中心,这里是农村书屋,这里是娱乐文体中心……城里社区有的设施,我们都有了!”7月5日,龙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全进介绍村级组织场所建设情况时自豪地说。

  今年龙庄村再投资15万元完善村级组织场所时,一改过去以村干部办公为主的功能局限,扩大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其成了凝聚民心的主阵地。正在农村书屋读书的村民刘全占说:“以前这里是党员干部活动的地方,如今我们老百姓也能坐在这里读读书、看看报了,这才是干部群众一家亲呢!”

  

  望都县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分为示范村、达标村、合格村三种类型,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望都镇在完成县标准动作的同时,强化工作力度,提出更高要求,半年时间投资80多万元,为各村统一配备了桌椅、橱窗式公开栏等设施,使23个村全部达到了达标村以上标准,其中龙庄、北陈庄、谷家村等9个村达到了示范村标准。

  “原来的村党支部临街,房屋陈旧成了危房,而且连个院子都没有,像什么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更无从谈起。”该镇大西堤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昌说,他在村里连任四届了,几乎每次开会都是在他家,有时不太重要的会就不开了,弄得工作非常被动。在镇里帮扶下,如今,他们村建成了高标准的村两委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等,既为党员干部活动安了个“家”,也为群众提供了学习、娱乐场所。党员干部心里喜,群众也高兴。

  “民情档案”解民困

  有人说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农村干部越来越难当。其实千难万难,做好群众工作就不难。做群众工作,首先要知道群众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做到心中有一本账。那么,如何建立一本账,建立一本怎样的账呢?

  望都镇通过开发“民情档案”软件,打开了一扇通向群众的窗。“民情档案”主要是通过乡镇干部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了解群众的各种民生民情信息,并动态记录和管理到一村一户的“民情档案”系统。它实现了民情、村情的动态管理和动态记录,同时也能让上级 领导干部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热点事项和重大民生事项的现状及解决办法等。

  该镇“民情档案”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不但能清楚反映各村人数、党员信息、村集体经济状况、干部队伍状况、乡土人才等基本情况,还包括了村民家庭基本信息、家庭生产生活信息、家庭成员就业收入情况、住房信息、村民利益诉求等,细到连每个家庭有几部电话、几只鸡、几头牛都能反映得清清楚楚。

  北康庄村丁兴辉等200多户村民是望都镇推行“民情档案”的首批受惠者。“等全村改厕成功了,环境跟城里差不多,那样的农村才是新农村。”丁兴辉高兴地说。在采集“民情档案”原始资料前期,镇村干部了解到夏天农村厕所卫生环境十分恶劣,村民改厕愿望强烈,于是该镇积极申请国家改厕项目,争取16万元,解决了首批200多户改厕资金难题。据悉,这只是该镇推行“民情档案”工作中解决群众需求的一个成功范例。

  “民情档案”的推行,让镇党委及时了解了群众的困难,增强了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变“群众上来”为“干部下去”,密切了党群关系。目前,该镇干部走访群众2160多户,解决各类问题36件,化解矛盾纠纷8起。


漂亮

酷毙

雷人

鲜花

握手
来自: 保定日报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