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经常不断的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工业企业负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做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模范。借助“6.5”世界环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组织宣传活动,日常执法过程中进行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参与环保、监督环保的积极性,形成“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使社会各界对环保部门的职能有正确的熟悉,对环保部门的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在社会逐步形成人人了解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的局面。
(二)改善工作作风。环境信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在具体处理群众环境权益问题时做到“三不”、“三心”。“三不”即不敷衍、不推诿、不畏缩。“三心”即接待群众要热心;调查研究要细心;处理问题有恒心。对各类环保信访件快查快处,做好初访的调查处理工作,对存有污染隐患、苗头性的信访件及时掌握,及早将信访处理在萌芽状态。定期对环境信访件进行梳理,排查环保信访突出问题,针对可能造成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的信访案件,做好定期回访和后督查,切实做到超前防范。
(三)加强环保审批工作。严把项目环保审批关,本着“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原则,对新、扩、改建设项目,依法按程序严格审批。在建设项目日常的环保审批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不批”,即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不具备污染治理能力的项目不批;污染负荷严重,超过当地环境容量的项目不批。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降低环境信访量。同时,在审批工作中坚持和完善群众参与机制,监督项目建设单位严格遵守执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进投入使用),从源头杜绝新污染源产生,避免滋生环境信访隐患。
(四)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就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通过应用专门技术、改进工艺、设备和治理模式,减少对人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不仅可以尽可能地提高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减少末端治理的负荷,节省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重点对居民区四周的一些工业污染企业提供咨询、指导服务,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使企业加强治理,达到减污、降耗、增效的目的,有效控制环境信访问题的产生。
(五)强化部门协作与联合执法。切实加大现场取证、执法设备等环保执法软、硬件设施的装备,提高环境执法队伍的快速反映和处置能力。同时,环保部门加强与发改、工商、公安、电力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实施联合执法,通过协同作战,齐抓共管,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达到“警示一方、教育一片”的震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