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叮咛店镇南王村曾很“有名”,村财务混乱,群众致富无门,是在省里“挂了号”的上访村;南王村如今同样“有名”,是定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村党支部自1999年以来连年被定州市授予优秀农村党支部,人心思稳、人心思进、人心思富成为全村发展主基调。村民们发自肺腑地说:“因为俺们有个值得信赖的党支部,有支为民干事的干部队伍。”
说话算数的行动准则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
“我们当干部,不为己,只为民,干事凭制度,办事讲民主,干部以我为准,党员向支部看齐,村里大事小情接受群众监督。”1998年9月,经南王村全体党员民主选举,产生了以32岁的陈建民为“班长”的村党支部班子,他代表村党支部在第一次全体干部、群众大会上明确表态。
中不中看行动,能不能看作风。该党支部结合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实际,以加强支部班子建设为突破口,先后建立了党支部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并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学党章、学科技和义务劳动等活动,使党员在工作中始终走在群众前头。
南王村有300多户、1500多人,村子不算大,但需要解决的事情不少。村账目该理理了,村小学该修修了,大队部该整整了,街道该通通了……大事难事一股脑儿摆在了村党支部会议上,摆在了两委干部心中。
“他们能行吗?干得了吗?”群众的质疑,并没有难倒这支团结、思进的干部队伍,他们决定从解决群众最关心、关注的校舍问题入手,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学校建设没有资金,陈建民说:“我来垫资”;学生桌椅残破不堪,村干部说:“我们自己想办法。”他们有钱出钱、有技术出技术、有车出车……一年后,新小学建成,桌椅全部更新。群众纷纷说:“村党支部说了算,定了干,我们没选错人!”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南王村党员干部事事表率在先。在今年玉树发生地震灾害后第三天,全村党员积极捐款7000多元。村民们再一次竖起了大拇指。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干部损公肥私、账目混乱往往是造成村里乱、发展慢的主要原因。“让干部清清白白干事、让群众明明白白监督”,成为该村党支部带领村干部干事、创业、为民的座右铭。
多年来,该村党支部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村务、政务、财务都由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决定,然后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讨论形成决议,干部再按照村民会议的决议贯彻落实。
在对村街道进行硬化时,陈建民的一位朋友想承包这个工程,把5000元钱塞到了陈建民手中。他把钱退回去说:“百姓都看着呢,我可不能辜负这份儿信任。”随后,村党支部进行了公开招标,并对工程建设中每一笔花销进行了公示。“村干部们办事公道、透明,俺们信服。”村民陈增欣说。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该村党支部把外地经验与本村实际相结合,着力推行了村内所有重大事项全部按“四议、两公开、一审核”步骤解决的“421”工作法,使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他们的成功经验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数月以来先后有来自保定市各县(市、区)的6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前来参观学习。
该村交通便利,塑料加工和运输行业发展快速。村民富了,对居住环境有了新要求。村党支部在深入分析情况后,产生了建设新民居的想法。
为把好事办好,村党支部按照“421”工作法全面了解村民意愿,论证可行性;支部成员分别深入农户家中,认真听取想法;又召开不同层次群众参加的征求意见恳谈会。在综合各种意见建议基础上,党支部先召开支部会,提出新民居建设的详细方案,接着召开两委会统一思想,上报镇党委进行审核把关,镇党委批准后,再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把党支部的方案提交党员审议。在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前,他们将印制的新民居建设规划意见书分发给每户村民,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议时,顺利通过,决议内容在村务公开栏向全体村民公开。
“421”工作法的推行,进一步提升了村党支部威信,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新民居建设一期工程涉及到4户拆迁,没有一户提不合理要求。
目前该村新民居建设即将动工,与居住区配套的商业街、工业区、养殖区、老年公寓等,也将同步开工建设,全部工程预计投资3600万元,面积40000平方米,可复耕土地90多亩。
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
“当干部就是要为民办事,当好公仆,一定要把村民当主人,摆正干部与村民的关系,由过去的行政命令转变为服务型,为大家服好务、当好家、办好事。”这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两委一班人的为官之道。
多年来,南王村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针对本村实际,从抓经济入手,逐步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了农民收入。
为扶持特色产业,陈建民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木材生意转给了别人,带领村两委干部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让村民增收、发展致富的道路上。村党支部组织运输户成立了运输协会,帮助运输户联系业务,使全村专业运输户达到300多户。他们还主动帮助种养大户联系资金、找销路,扶持存栏200头以上养猪大户6户、500亩以上苗木花卉种植大户1户。
投资170多万元,硬化街道11条;村里街道全部实现绿化,绿化面积1万余平方米;组建秧歌队、锣鼓队,建立图书室和阅览室;投资20余万元建成无塔供水系统,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投资35万元,建设高标准两委办公楼;投资20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投资2万多元,在村主要街道安装22盏路灯;对500亩沙荒地进行清整改造;90%的农户已建成沼气池……村党支部带领两委干部所办实事,老党员陈树山如数家珍,他感慨地说:“这些变化,在12年前连想都不敢想。村干部们把这些事件件都办在了俺们心坎上啊。”
暖民心、合民意,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南王村党支部一班人脚踏实地,执着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