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南吕村把群众当靠山

2010-8-10 12:14

村民们发现,伴随着党支部建设,村里的喜事也越来越多:村里的路灯原先只在春节期间才亮,现在150多盏节能灯每天晚上都把村民脚下照得雪亮;跑冒滴漏的水管,年久失修的道路,也都提上了村内议事日程。

  现如今,“群众是靠山”已不单单作为执政理念镶嵌在影壁墙上,更深深印在南吕村两委干部心里,转化为一次次亲民爱民为民的生动实践。

  民主提升境界

  村务决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如何由事后解释向事前讨论转变?

  南吕村党支部为让群众真正能当家做主,积极推行“阳光党务”,村里定期把开展的主要工作、财务的收支情况、村两委议定事项等内容公开上墙,对公益事业发展、财务收支以及群众关心的村务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办事结果,都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开,让群众监督,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说起“阳光党务”,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过去村里参军、招工等“好事”,都是村干部说了算;而现在,无论是评选文明户,还是为群众谋福利,都由群众按标准和条件自己定,大家一起办。

  在南吕村,由于广大群众能够积极“参政议政”,村里决定的事项都能不折不扣地执行。

  南吕村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了1000亩,村里决定利用村东旧坟场建一个综合农贸市场,以方便乡亲们销售瓜果蔬菜。老坟场迁移涉及村里100多户村民的祖坟,但仅用了一个多月,一座占地20多亩的蔬菜瓜果综合交易市场就建成了。村民邓志坤说:“村里建市场是经过征求群众意见后定下来的,对大家都有好处,我们坚决执行。”

  民主提升境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邓立恒是村里一名普通党员,在村东办有一家养鸡场,存栏蛋鸡达5000多只。县里建设水厂,按用地规划要占用邓立恒的养鸡场。他爽快地说:“占我的养鸡场,我的确损失不少。但一定会按党支部要求按时把地腾出来。”

  发展增强后盾

  群众是靠山,只有提高群众素质,提升群众的致富能力,“靠山”才更坚强有力。

  南吕村的蔬菜大多是露天种植,因集中上市难以卖上好价钱,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想加快全村经济发展,让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必须改变现有种植模式,建设设施大棚,发展错季蔬菜。

  听说要发展蔬菜大棚,南吕村的乡亲们积极性都很高,可有一件事却成了大家伙儿共同的“心结”:建设一个蔬菜大棚就要投入6万多元,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亲戚朋友借了个遍,都没法子凑齐,眼看着快到了种菜的季节,建棚用的竹竿、地膜还没着落,那几天可把我们急坏了。”回忆起去年秋后建棚的难处,村民们至今记忆犹新。

  群众的难事,就是党支部的头等大事。村党支部一班人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与该县农村信用社联系沟通。最终,建棚群众每户都得到了五万元的贷款。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大棚建起来后,该村聘请山东寿光农业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采取定期指导和专项技术指导相结合、举办讲座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切实解决存在的技术难题,初步形成了“专家+骨干+乡土人才+外地经验”的日光温室大棚蔬菜技术攻关体系。据了解,今年以来,村里累计举办讲座12场次,培训农民500多人次。

  在发展大棚蔬菜过程中,该村还充分发挥农业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协会的载体,把村民分散的生产、经营引向大市场。在杨梦池的引领下,该村先后成立了红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德龙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半故园”、“旭康”商标,形成了农户+协会+客商的销售体系。最近,红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还与北京绿富隆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公司为菜农提供黄瓜、彩椒、西红柿苗秧,菜农按照公司统一的模式和流程管理蔬菜,成品菜全部由公司回收。

  村民邓二锁去年响应村里号召,建起了一亩多的蔬菜大棚。半年多来,村里请来的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他育苗、喷药、施肥,他种的黄瓜产量大,质量高,一年算下来收入四万多元。他高兴地说:“要想富找支部,这话一点儿不假!”

  资金不犯愁,销路有保障,老乡们种大棚心里有了底儿,积极性甭提多高了,不到一年时间种植户已达到93户,今年新报名的又有57家,大棚蔬菜已成为村里新兴的富民产业。


漂亮

酷毙

雷人

鲜花

握手
来自: 保定日报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