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庭”,听上去如此新鲜的词语如今在小集前街社区已经尽人皆知,而且已经为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纠纷做出了公正的裁决,深受欢迎。
北市区西关街道小集前街社区的道德法庭,日前郑重“审理”了一起老人因子女互相推卸赡养责任引起的“民事纠纷”。由楼院长担任审判长,耐心细致地向老人儿女解释《老年人权益法》等相关法规。同时,邀请社区的老党员和居民代表作为陪审团,语重心长地对老人儿子进行教育。在审判官和陪审团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地劝说和教育下,儿女双双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即表示改正,再不推卸责任,争先要把老人接回家去照顾。最后,由审判长、陪审团以及社区书记王俊彩组成“合议庭”,依据保定市市民文明公约,做出最后裁决:从即日起,老人按照单双月分别由儿女照顾赡养。老人和儿女双方均表示认可。
“道德法庭”是今年以来小集前街社区居委会加强居民调解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道德法庭在原有社区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调解服务功能。与一般法庭不同的是,案件审理中没有原告和被告,他们都被称为当事人。成立伊始,道德法庭就针对经常出现的空中抛物、随地吐痰、破坏公物、婆媳关系、邻里纠纷、虐待老人等问题进行剖析,组织社区群众进行专题评说,利用道德标准加以衡量,让大家来公论孰是孰非,起到了良好的调节效果。社区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消失了,社区变得更加文明,更加和谐。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道:“社区有了道德法庭,真好!”
编后:在小区里,在居民身边,一些明文规定的条条框框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它可能距离我们内心很远,并不能及时约束日常行为。像上述子女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用道德准则来规范,可能更恰如其分。楼上邻家水管坏了致使楼下居民遭殃、大狗在小区内乱跑吓得老人孩子躲避不及、婆婆媳妇因芝麻大的小事争论不休……生活如此,琐碎、繁杂、丰富,喜怒哀乐无处不在。“我本善良”,冲动过后,抛去情绪和伪装的面子,相信每位居民心中都有一个“道德”的天平。而小集前街社区的“道德法庭”毫无掩盖地将人性中的闪光点折射出来,汇集成耀眼的光环,照亮了我们生活的方寸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