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外科成功为一名两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了“全静脉路径介入下封堵术”,该项治疗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市二医院在先心病的治疗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填补了我市在此领域的技术空白,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两岁的甜甜(化名)在出生后6个月的一次常规检查时,听诊发现心脏杂音,查心脏彩超后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前不久,父母带着甜甜来到市二医院心外科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前叶脱垂、心功能I级。如不尽早治疗,长时间后孩子的心脏结构将改变,生活质量将严重下降,影响孩子一生。医院考虑孩子年龄尚小,为了减轻患儿痛苦,决定为其实施“全静脉路径介入下封堵术”。
为确保治疗达到预期效果,医院组织了经验丰富的何满主任率领的心外科治疗团队,对治疗方案仔细研究,周密部署,借助先进的数字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系统实施了静脉路径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术中只穿刺右侧股静脉,导管上行至右肺动脉行造影,显示动脉导管,再将封堵器放置动脉导管内,心脏彩超显示导管完全封闭,治疗顺利完成。三天后小甜甜顺利出院,目前恢复良好,与正常孩子无异。
据何主任介绍,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儿童较常见的严重疾病,若不经过治疗死亡率极高,即使存活到成年,心脏功能也会严重受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多年来治疗方法是单一的开胸手术,病人痛苦大,危险高,恢复慢。十几年前开始出现简单先心病的介入封堵的方法,但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中需要穿刺患儿的股动脉、静脉,动脉穿刺处除了需要30分钟按压及加压包扎,还需要穿刺肢体制动不低于12小时,患儿极其痛苦。目前市二医院采用“全静脉路径介入下封堵术”,术后穿刺肢体制动4小时即可活动,这项技术不仅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大大减轻术后患儿痛苦,避免了动脉穿刺后并发症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