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8日中央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了第一部纪实电影——《回家》。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我市定兴县一位普通农民历尽十余载,踏遍千山万水,为自己重金买下的5张烈属证寻找亲人,义送抗美援朝烈士魂归故里的感人事迹,他就是37岁的李红旗。
1997年,李红旗在保定古玩市场偶然看到5张志愿军烈士家属证明书,于是咬咬牙花2500元钱将5个证全部买下。看着英雄的名字,李红旗暗下决心一定设法让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回家。于是,他开始了13年的寻亲路。李红旗不停地奔走,北上香河、天津、北京,南下四川,李红旗通过证书中仅有的信息,查阅各时期的老地图,请教私塾老教员,又向各地民政等相关部门求助。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坚定的信念一直支撑他走到了现在,成功将其中4张烈属证亲手送到烈士亲属手中。
2007年8月,李红旗在河北省香河县安头屯镇铁佛堂村,找到了烈士陈玉山的弟弟陈玉青。60多年没有哥哥陈玉山音信的陈玉青失声痛哭。
2008年11月,李红旗来到北京,将“吕奎才”的烈属证递到了吕金财嫂子邓老太太手中。据邓老太太讲,这张烈士证是老伴的弟弟吕金财的,老伴儿去世前还念叨着弟弟的名字。由于当年颁发烈士家属证时的疏忽,烈士吕金财的姓名被写成了“吕奎才”。
2008年12月,李红旗赶赴天津亲手将烈士李金树的烈属证送到了其弟弟二柱手中。烈属激动万分,紧握着李红旗的双手,连连称谢。义举感动了当地政府,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党委向李红旗颁发了“荣誉镇民”的证书。
2009年4月,李红旗在重庆万州找到烈士周明星的哥哥周明发。周明发端详着弟弟的烈属证老泪纵横:“弟弟,你终于回家了!我过几年也要入土了,不然你见不到我,我也见不到你了!”
13年来,为把这些烈士送回家,这位本不富裕的农民,先后花费了近两万元。他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还被评为定兴县志愿者爱心大使、2008感动保定十大新闻人物、河北年度人物提名奖。保定日报跟踪报道了李红旗相继找到四张烈属证归宿的过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香港凤凰卫视等数十家媒体报道了李红旗的先进事迹。
如今,李红旗尽管因为替烈士寻亲声名远播,但朴实的他并没有趾高气扬,仍然本本分分地生活着。村里人都知道,李红旗很孝顺,父亲病重期间,为照顾父亲曾经3天没有合眼。结婚十多年来,李红旗与妻子相濡以沫,共同分担家务,以身作则教育子女,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丈夫、好父亲。
《回家》再现了当年李红旗意外购得5张烈属证的画面。在模拟真实场景的环境取景拍摄,并采用了李红旗的真人镜头,不使用任何虚构内容作为情节。电影的最后一幕是——
烈士陈武昌,广东省阳会县人,1951年2月在584高地战斗中牺牲,23岁,家属陈王氏。有线索的观众请与《爱电影》联系,让我们一起送烈士回家。
黑屏白字,醒目庄重。李红旗表示,在送烈士回家的路途之中,他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人,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吧。”他向记者表示,一定要为最后一张烈属证找到家。
李红旗,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5位志愿军英魂,一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他们以一种平实但深刻的方式跨越时空演绎真情。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经历;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故事。寻路……回家……一段心灵之旅,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美德和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