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温泉之乡”雄县展新姿

2010-8-13 11:17

享有“中国温泉之乡”美誉的雄县,“新房建在外,闲宅村内空,卫生脏乱差,街弯巷不通”是过去的写照,从2009年初,该县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创新举措,确定了“优先建好新民居,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着力点,以点带面,活跃县域经济全局”的总体思路,打响了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战役。如今陈家台村的“和谐家园”里4栋单元楼林立壮观;北营村4座别墅式新居拔地而起……

  环境改善 迫在眉睫

  雄县辖6镇3乡,228个行政村,人口33万,农村人均耕地仅为1.5亩。一些乡村宅院数量多,布局分散,难以集中进行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且村庄越来越大,耕地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空心村”、“城中村”环境脏乱差,土地浪费严重,居民住房越发紧张。村容村貌不整,村里荒院、空宅、残墙断壁处处可见。资源无法共享,村里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很大,垃圾清扫、污水处理基本上无人管理,村路难行、垃圾成堆。

  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农村新民居,让百姓享受新生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该县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优先建好新民居,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着力点,以点带面,活跃县域经济全局”的总体思路。从去年初,他们拆旧村庄,建新民居,改善村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打响了创建和谐新农村的战役。

  科学规划 创新模式

  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雄县把5个村作为新民居建设试点,以楼房取代平房,以“集中”取代“分散”,主要走了四步“妙棋”。

  转变观念,宣传引导,各试点村组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进行宣传、发动,算账对比、现身说法,广大群众思想通了、观念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拆迁改造由抵触到支持、由不理解到理解、由安于现状到渴盼拆迁。

  统筹谋划,明确重点,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为重点,中心村为补充,坚持大村并小村,联村建社区,每年至少启动7至10个村的新民居建设,每个村用3到4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规划用3年时间完成总共36个示范村和“城中村”的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使全县16%的村达到省级新民居建设标准。

  创新模式,稳妥推进,坚持先易后难、科学分类、因村施策,总结推广出三种建设模式。城郊对接融合模式——将县城周边和建制镇周边的4个村,与城镇建设统一规划,以地生财,建设以多层住宅楼为主的新型社区,力求与县城及镇区规划匹配统一。

  村企共建模式——采取企业和村集体共同出资,实现村庄整体新建、集约腾出土地、企业拓展空间的合作共赢局面。滚动发展模式——对于村民建设积极性高,村集体有资金积累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的要求,在村民原住宅拆旧建新,村集体予以一定补偿,通过规划整理腾出土地用于发展企业经济。

  依法拆迁,有情操作,试点村在改造区内停止一切新建、改造、翻修房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评估补偿标准,由专业评估公司依法评估房产价值,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人性化的安置赔偿方案,统一标准,公开透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对拆迁户房屋确定级别作价,进门算账,多退少补。

  政策倾斜 依法保障

  雄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新民居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强化三大举措。

  政策倾斜,依法统筹安排涉农资金向示范村倾斜,县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200万元的资金,对建设达标村进行奖励;实施建设规划费减免和单位结对帮扶,建设手续领办、代办制,相关手续由部门全权负责,开通了新民居建设绿色通道。

  资源整合,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新政策,腾转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收益反哺新农村建设。今后3年建设的36个示范村可节省出建设用地2000亩,将有效缓解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

  借力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以优惠政策吸引实力雄厚的域外企业投资建设。目前,已有隆基泰和实业集团、亢龙房地产公司等多家企业正在参与投资该县新民居建设。

  今年以来,该县马蹄湾村、米南庄村等7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已全部完成建设规划,规划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2.27亿元。这些示范村的建设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创建热情,各乡镇都制定了新民居建设方案,涌现出了米西庄村、王家房村等自发创建典型村。目前,全县有11个村正在自发编制新民居建设规划,20多个村正在开展规划前期准备工作,村民自发投入农村建设资金达200多万元。

  杨章锁 王金锁


漂亮

酷毙

雷人

鲜花

握手
来自: 保定日报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