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定州黄家葡萄酒庄园-冀中平原名庄

2010-8-24 11:57

美丽丰饶的冀中平原,土地广袤,沃野千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浪又一浪的翠绿。下京石高速,沿定(州)安(国)公路前行,在定州城东8公里处,一座红白相间的欧式酒堡“镶嵌”在郁郁葱葱的定州黄家葡萄酒庄园里。走进酒庄,扑面的田园气息即刻“赶走”了酷暑的燥热。近看成片的各色果园、一泻而下的假山瀑布;远眺林中的欧式酒堡、顺势流淌的潺潺喷泉。在林阴小路上徜徉,似乎可以闻到酒堡后那片葡萄园的芬芳。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下,不免让人对这冀中平原第一庄园和打造它的庄主产生强烈的好奇……

愚公精神

1984年,刚满30岁的魏会茹还是定州的一名乡村放映员,吃“公粮”的她爱学习,勤思考,再加上工作上的便利,使她很早就接触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她毅然辞掉公职,以超人的胆识高价承包了村里毗邻唐河故道的荒沙滩。“春天沙尘暴,夏天不长草,秋天无收获,冬天没人到”是当地人对唐河荒沙滩的形象描述。魏会茹带领创业者一把汗一身泥,靠手提肩扛,拉沙造田,二十五年如一日,先后在这里建起了养鸡场、梨园、桃园、苹果园。30岁到45岁,女人一生中最风韵最出彩的时光,魏会茹是在人迹罕至的荒沙滩上度过的。第一个15年,她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泪水和着汗水,在寸草不生的沙石地里,戳起了定州市规模最大的蛋鸡养殖场,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地最有影响的龙头企业,许多村民也加入到养鸡的队伍中,尝到了靠勤劳致富带来幸福生活的甘甜。魏会茹光荣地被评为省、市级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

养鸡的成功没有让魏会茹沾沾自喜于已经取得的成就,经过反复调查研究,1998年,魏会茹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她要在荒沙滩上建冀中平原第一个酒庄,自己种葡萄酿酒,靠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说干就干,这个有着愚公精神的钢铁女人,带领员工们盖房、整地、种葡萄。“抗日战争打八年,铁杵磨针千古谈,立下愚公移山志,锲而不舍建萄园”。这首员工们耳熟能详的打油诗,真实地再现了魏会茹和她带领的团队数年如一日向荒滩要绿要效益的当代愚公精神。第一年,职工宿舍没盖好,她和员工们将鸡舍改造一下,就住了进去,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冬天鸡舍保暖性差,前半夜点劈柴取暖,后半夜就冻得睡不着,她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对员工们诙谐地说:“一冬冷,不生病,冷一冬,病不生。”在骄阳如火、蒸笼般的酷暑三伏天里,魏会茹每天坚持劳动十余个小时,皮肤晒黑了,人也累瘦了,她望着和自己一样黝黑的员工们,给大家朗诵起了打油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打开机井浇一水,人笑地笑葡萄笑。她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自己和员工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荒沙滩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年艰辛,累累硕果。魏会茹正是靠着这股铁棒磨成针的精神,使昔日满眼荒沙无人问津的不毛地,变成了如今大道绿树成阴、地面平坦开阔、庄里瓜果飘香的生态旅游的典范。

魏会茹的成功,正是靠了这种朴实无华的愚公精神。如细小柔弱的幼苗,经过岁月的磨砺终于长成傲立旷野的大树,从最初随风摇曳逐渐到面对风霜雨雪也无所畏惧,生命其实是一种很美的过程。从30岁到40岁再到50岁,一路走来,魏会茹用实际行动,用黄家营荒沙滩日新月异的变化,诠释着当代愚公精神,酒庄正门威严庄重的“愚公门”正是魏会茹等创业者精神的写照,见证着酒庄非同寻常的创业历程。同时也以此警示后人:踏踏实实做好人,世世代代酿好酒。正如原省领导张润身给酒庄的题词:“忠厚传家宝,诚信叙事长”。

产业之路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正当蛋鸡养殖红红火火,别人看得眼红心跳时,魏会茹又动了新心思:市场经济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国家倡导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还有的地区已经搞起了旅游观光农业,魏会茹坐不住了,看看去,学习!她一方面查阅很多书籍报刊,一方面同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建立广泛联系,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此时恰逢一位省级领导带领专家来定州黄家营考察,专家们惊喜地发现这里和法国波尔多、意大利西西里、我国新疆吐鲁番属于地球上同一条适合生产葡萄的黄金带,随即鼓励她发展葡萄种植,走生产加工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专家的建议更加坚定了魏会茹转型生态特色农业的想法,她又去各地考察、学习,一方面印证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寻找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1998年,魏会茹下定决心,开始建造葡萄酒庄,打造“中国的波尔多”。虽然是第二次创业,魏会茹还是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搞现代农业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偌大的土地上,投进去几百万看不出什么变化。魏会茹除了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外还向亲友筹借,向银行贷款和开发项目立项等多种方法筹借资金,度过了最初的难关。没有大型机械,就用土办法,挖坑、堆土、盖房子。没有数过在工地上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记不清往返定州、保定、石家庄、北京的路跑了多少回。经过几年不懈努力,一个投资5000余万元,集种植示范、加工酿造、观光旅游、科技推广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终于初具规模——面积达1000亩的观光葡萄园和葡萄酒庄落成,560亩酿酒葡萄,籽粒饱满,串串缀满枝头;230亩鲜食葡萄,晶莹剔透,色泽鲜亮,令人垂涎欲滴。210亩园林里各种新品的苹果、梨、柿子绽开了笑脸,仿佛在喜迎八方宾客。葡萄酒庄主体建筑既有东方韵味,又有欧洲风情。红白相间的酒堡掩映在蓝天碧野中,甚是抢眼。酒堡集葡萄酒博物馆、葡萄酿酒车间及地下酒窖于一体,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整个建筑设计新颖、风格高雅,布局合理,充满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是游客学习葡萄和葡萄酒知识的课堂,博物馆里大量翔实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国内外葡萄品种、葡萄酒生产、酿造、历史、文化等,让人大开眼界。在这里游客还可以亲自动手,自己制作葡萄酒,过一把乡村酿酒师的瘾。听了酿酒师傅的一番介绍,才明白酒庄葡萄酒原来大有讲究。酒庄一词源于法国,意为酿酒的小城堡,法国波尔多地区是世界葡萄酒的著名产区,主要是因为有上千个小酒庄组成。酒庄和酒厂是两个不同的酿酒概念,酒厂是加工厂,自己没有原料,是用买来的葡萄做原料或用勾兑方法做酒,酒庄酿酒要求必须是葡萄种植、酿造、灌装和包装三个环节都在一个庄园里完成。酒庄酒除了设备和工艺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把葡萄种好,即把好原料关。因为葡萄酒是发酵酒,葡萄变酒的过程是一种自然过程,所以好的葡萄酒必然出自好的葡萄,专家们说的“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听了师傅的介绍,我们才明白了,为什么黄家葡萄酒庄把种葡萄看的那么神圣。

在酒庄,葡萄种植严格按照绿色农业的生产标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滴灌大自然深层水,采取人工捕虫、放养天敌吃虫,果实无菌套袋等措施,保证庄园葡萄的纯天然、高品质。她们生产出的鲜食葡萄——峰后,2002年在烟台鲜食葡萄质量评比中获得第一名,专家对峰后的评价是:果品外观光洁艳亮,味美多汁、富有弹性、口感如饴,被专家誉为“天然果冻”。黄家葡萄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受到定州市政府奖励。

庄主魏会茹告诉记者,酒庄酒的葡萄,必须是自己种植和管理,在采用欧洲传统工艺酿造时,它所要求的葡萄除了必须具备“纯真、天然、鲜熟、绿色”的特点外,还讲究“四个不用”,即:非本园的葡萄和基地的葡萄不用;非酿酒品种的葡萄不用;酿酒品种中四年以下的葡萄不用;五年以上的葡萄达不到鲜熟不用。熟透的葡萄采摘下来要求在四个小时内注到发酵罐里,生产过程中不加糖、不注水,不添加防腐化学品,切实做到保留葡萄原汁原味,否则做不出真酒好酒。酒庄酒对原料要求的苛刻奠定了出好酒的基础,所以说酒庄酒才具有更营养更保健的作用,它才能更名贵、更有品位和文化内涵。

听着庄主的介绍,笔者用脚步丈量了一下,葡萄架到发酵车间的距离不超过十米。酿酒车间里先进的全自动设备转动着,看不到几个人。庄主告诉我们, 在建造酒庄时,黄家葡萄酒庄引进的是全套意大利酿酒设备。整个酒庄的葡萄酒生产过程涵盖了种植、酿造、灌装和包装三个环节,而且都在一个城堡里进行,上下游之间的距离基本都在十几米内,过程的完整保证了葡萄酒的品质。

如今黄家葡萄酒庄形成了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在北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黄家葡萄酒庄的葡萄酒受到了中外客商和有关领导的高度赞誉。酒庄生产的系列产品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和国家绿色A级产品。

生态旅游

建园初期,魏会茹就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想法,所建的观光葡萄园和酒庄都具有游览价值。

庄园东南侧的晏阳初梨园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1928年,举世闻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海外留学归来,在定州黄家营一带搞平民教育,当时这里有一片野生的杜梨树,结的果子又小又涩,晏先生让学生们把它做毡木,嫁接成了梨树,改良培养成了著名的定州鸭梨,如今这片梨园已经有新品种十二个,比两个拳头还大的定州鸭梨长势喜人,格外引人注目。除了梨园,百果园里,还有柿子、冬枣、核桃、樱桃、海棠、石榴等八十多个品种,金秋时节,硕果累累,令人目不暇接。

“借得宝岛日月潭,更移黄家葡萄园,清风吹拂条条柳,画幅长留天地间。”这说的是庄园里的两个人工湖。当初建园时是两个取土用的大坑,为了避免回填土,就非常有创意地建成了两个人工湖,两湖地下相通,湖中锦鱼游泳,怡然自得。西边的湖形如月亮,东面的状如太阳,施工时职工们就给它们取名日月潭,虽然有点夸张,但却表达了冀中平原上普通农民一片质朴的爱国情怀。

酒堡是酒庄的核心建筑,它的设计和建筑可以说是巧夺天工。红色的砖瓦,白色的墙体,双坡屋顶,凹凸的造型,一派欧洲哥特式情调。而方正的底座,宽阔的平台,花岗石贴面以及大气的台阶又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有好多建筑大师参观后称赞:“黄家酒堡是一个典型的东方韵味和西方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结晶。”

酒堡从前面看是二层,实际上是四层设计:地下一层是酒窖,地上一层是酿酒车间,二层是葡萄酒博物馆展厅,三层是一个阳光酒吧,凭窗远望,一派郁郁葱葱的葡萄海洋。

随着地下酒窖大门的徐徐开启,光线射进来,沿着层层阶梯,我们的心跳也在加快,仿佛要穿越时空,进入几个世纪前的欧洲。“酒窖是酒庄最神秘的地方,世界名酒均出于酒窖,没有好酒窖的酒庄,就称不上好酒庄。”庄主引领我们边参观边介绍。酒窖效仿法式酒窖设计,建在地下4.2米的地方,与酿酒车间连接,采用昂贵的法国橡木桶藏酿,保证了酒的品质和口感,更显现了黄家酒的庄重与尊贵。

拾阶而上,迎着阳光,再回到二十一世纪的冀中平原。走近千亩葡萄园,漫步在由葡萄廊架搭成的拱形大道上,抬头是垂挂的串串紫绿色珍珠般的葡萄,侧目则有五彩的蝴蝶翩跹舞蹈于一串串诱人的葡萄间,一派祥和盛世景象。不时有劳作的萄农穿行,只见他们拿锹培土、除草忙个不停,那精细认真劲不像在土地上干活,倒像是在布幔上绣花。难怪庄园里处处整洁细致,漫步其中,有“人在画中游”之感。

2004年至今,酒庄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被河北省旅游局命名为“乡村旅游示范点”,2007年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园”,同年11月被认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不满足现状的庄主魏会茹,2007年又专门聘请河北大学的十几位专家教授为酒庄做了全面规划。从酒庄现有资源和基础上对其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得出优势、劣势所在,明确景区客源市场、功能分区、项目策划,设定了近期、中期两个规划目标,为酒庄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科学、专业的指导。

魏会茹回忆说:“多年前,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我第一次听说‘生态农业旅游’这个说法,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农业有什么旅游价值?在建葡萄园的这些年里,我终于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如今,在规划的指导下,我更加明确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让这片园林真正成为生态之园。”

文化挖掘

魏会茹在建酒庄,抓特色生态农家游的同时,注意挖掘当地浓厚的文化内涵,赋予酒庄浓郁的文化气息。酒庄所在的黄家营村有悠久的历史和许多美好的传说,这里的土地叫黄家地,坟地叫黄家坟,沙丘叫黄家疙瘩,村名叫黄家营,村民都姓黄。相传上古轩辕黄帝时,黄帝摄政,,当时有蚩尤等兄弟81人,个个兽身人语,铜头铁额,残害生灵,令百姓不堪忍受,因此黄帝决定讨伐蚩尤。当黄帝带领军兵北上走到此地时,唐河水狂风大浪,阻挡了黄帝兵团前行的道路,只好在这里安营扎寨。一连三日风浪不停,于是黄帝张开双臂用两只大手撮沙为坛,插草为香,跪天拜地,祈祷保佑:天帝以天下安定、黎民免遭涂炭为念,让风停、雨住、水退、云开、日出,使大军得以渡河,北上作战。只见瞬时天晴云散,风平浪静,黄帝大军得以迅速渡河北上。然而,就在黄帝大部队刚渡河不久,大雨又瞬间突至,那些看营的士兵被挡在了南岸,与黄帝失去了联系,只好在这里长住了下来,这些看营的士兵也不知等了多少年,后经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才形成了自己的村庄,于是他们就取村名为黄家营。现在黄帝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庄园西北方向人称黄家疙瘩的大沙梁。

近来,一块“飞来石”引起了许多专家及游人的注意。这位“天外来客”是一块纹络奇特的巨石,重约40余吨,在平整黄家疙瘩土地时被发现,这块巨石质地独特,纹络清晰,藏青色的石面上,“镌刻”着一个好似象形的“人”字,但反过来看则又象“入”字和“丫”字,人们常把这块巨石和字与人文始祖黄帝和黄帝“人为上”“人为本”的文化联系起来。中国葡萄协会会长修德仁教授观赏石字后,欣然为其题名“黄帝人文石”,并写下了“两笔书三字,一业传千古”的诗句。

巨石的出土让黄家葡萄酒庄声名远播,引来无数人参观旅游,慕名而来的旅游者们都要登黄家疙瘩,观赏巨石,览鲶鱼丘,诵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葡萄诗句,拥抱一下当年晏阳初先生亲手栽种的核桃树……

此外,黄家葡萄酒庄有历史典故的景点还有鲶鱼丘、三十六郎塚和官家坟、晏子书屋、葡萄诗亭等。酒庄文化深厚的底蕴集中在这里:黄家疙瘩记述了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古老传说;晏子书屋再现了近代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的遗风遗迹;鲶鱼丘、三十六郎塚和官家坟等,体现了勇敢善良的黄家营村民与邪恶作斗争的故事……置身其中,不免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放眼千亩葡萄园,满目苁蓉,硕果累累。在慨叹阡陌桑田的历史变迁同时,又为魏会茹等当代黄家营村民在党的惠农政策下,用自己勤劳和智慧的双手,锲而不舍得将一片荒滩变成万亩优质葡萄园的现代“神话”而拍手叫好。

致富一方

有人说,魏会茹是“舞起产业龙头,带动农民增收。”从多年情况来看,事实的确如此。“近些年,国家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作为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我们有责任带动一方乡亲致富。”魏会茹真诚地表示,“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后服务,延伸产业链,是企业的重要任务,龙头企业要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的积极引导者和培育者。我们将继续积极适应市场需求,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把种植让给农民,进行统一管理和技术指导。”

多年来,酒庄的创业者们坚持“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2005年成立了“定州市葡萄产业协会”,2008年又成立了“定州市黄家营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630多名,通过办培训班,传授技术,提供优质种苗等各方面的服务,先后带动周围县市2000余名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酒庄人”建起了真正环保绿色的高效农业葡萄种植观光园区,增加了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黄荣琴是河北省定州市黄家营村的村民,他高兴地告诉笔者说,“我们的葡萄基地全部定单式收购,而且在基地还学到了科学的葡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今年一亩地比原先多收入上千元。”他说到的基地就是指设在定州黄家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的“定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基地”,该基地被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列为教学实习基地。当然从基地受益的不只是黄家营村的村民,还有周边乡村和附近县市数以千计的村民。黄家营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春节都能从酒庄领到200元的节日生活补贴款。全村200余户都由酒庄出款安装上了有线电视,并负担了月租费。魏会茹自己和家人却是非常俭朴,每年冬天都烧蜂窝煤炉子,人们都说她“想不开”,“抠门”。可是,村里这几年搞公益建设,修公路等她却捐献了二十余万元。村民们每每想到这些,都说魏会茹和她的酒庄是咱农民办的,总是和咱农民心连心。

从荒沙滩地到冀中平原第一庄园,变迁中的甘苦,让黄家葡萄酒庄的创始人魏会茹感慨万千,她一句“一言难尽”让人感到的是无尽的酸甜苦辣。

生命是一个恒古而悠长的话题,是一个令人为之动容的词汇,只有生命才能让这个世界充满朝气富有生机,生命的意义在追求中得到升华和美化。魏会茹用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见证着生命凝重而闪光的一面:只要我们生命与信念不离,追求与目标同步。


漂亮

酷毙

雷人

鲜花

握手
来自: 保定日报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