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融入京津 互补共赢 我市打通农业对接京津绿色通道

2010-9-8 10:46

本报讯(记者丁咏静)我市发挥环绕京津的区位优势,瞄准京津菜篮子,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品牌,全面对接,互补共赢,打通了一条通往京津的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规模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8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面积130万亩,重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今年,我市确定投资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就达52个。

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打造特色农产品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有序流转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我市共流转土地67万亩,其中有40多万亩用来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分布在顺平、唐县、易县等果品生产区和蠡县麻山药、安国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区。我市农业系统积极引导、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生产模式,完善企业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科研单位、生产基地间长期共生的合作关系。据统计,2009年我市蔬菜向京津市场销售150万吨,占两地市场的10%左右。

推进农产品质量互认互信,打造绿色品牌。近年来,城镇居民尤其是京津居民,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上升,这种趋势为我市农产品服务京津市场提供了结构性需求定位。我市与北京农业局积极沟通,作为相互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双方紧密协作,对农产品质量统一检测规程、统一检测技术、统一检测标准,实现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互认互信,进一步畅通我市企业、基地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渠道。同时,我市本着“发展一批、扶持一批、推广一批”的原则,将品牌化和标准化有机结合起来,挖掘地理标志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特优农产品品牌。涿州贡米、涞源和易县杂粮、容城芦笋、徐水番茄、蠡县麻山药、满城和清苑草莓等10多个知名品牌已经叫响京津市场。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上,我市充分发挥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通过与京津生态农业互补,推动产业对接,达到互利共赢。以打造京津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他们把基地建在保定。5年来,我市相继引进总投资7.4亿元的定州伊利液态奶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望都蒙牛液态奶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河北汇源食品饮料公司果汁饮料项目、总投资3.3亿元的河北福满多食品公司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河北养加加果汁饮料公司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定兴喜之郎果冻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高碑店娃哈哈超净热灌装生产线项目等,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我市的优质农产品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增值。


漂亮

酷毙

雷人

鲜花

握手
来自: 保定日报

全部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