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涿州市西何各庄村村民孙士强高兴不己,干旱的玉米地让一场意料之中的中雨帮了忙,凭空省下了100多元的浇地钱。老孙高兴地说:“3亩地省了100多块钱,这都是气象大喇叭的功劳呀。”
“气象大喇叭”走进农家
以前人们常常因为不能及时了解天气信息耽误了许多农事,而现在大喇叭每天早晚播放两次天气信息,农忙时节增加到3次,村民即使在地里干活,也能随时了解天气变化,所以广大村民亲切地称预警接收机为“气象大喇叭”。
今年以来,涿州市气象局积极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认真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基础数据调查、气象灾害调查、农村气象服务需求调查,确定豆庄乡及该乡西何各庄村为“防灾减灾”示范乡、村,在该乡建立了两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并为全乡48个村安装了GPRS预警接收机,还为每个村配备了一名气象信息员,及时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气象信息,真正解决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气象局局长刘英凤介绍,村里安装的预警接收机能够自动接收市气象局发布的气象信息,并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及时播送。预警接收机信号覆盖面积广,还可以回放已接收的信息,信息容量大,每次可发送500汉字的信息。
防雷服务新民居建设
在雷雨季节到来前,涿州市气象局组织专人对全市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通讯设施、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新建、改建、扩建等防雷装置,进行拉网式检查。
作为防雷安全工作监管部门,该市气象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努力做好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防雷工程建设,在2008-2010年短短三年内,完成了全市109所农村中小学的防雷工程改造,帮助学校消除了防雷安全隐患,有力保障了农村中小学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该市气象局将农村新民居建设纳入了防雷监管范围,主动提供防雷技术服务,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该局对挟河、全场、屈街3处农村新民居建设安置楼已完成防雷图纸审核,正在开展分步检测,直至竣工合格验收;对近期准备开工的义和庄6村联建新民居工程和码头镇区改造项目,也将搞好防雷跟踪服务。
气象指数引领新生活
“以前人们看天气也就是看看晴天下雨之类的,现在又是晨练指数、感冒疾病气象指数、穿衣指数等,提供的服务更加精细化,形式也更加新颖……”家住涿州范阳小区的刘大妈乐呵呵地说道。
近年来,涿州市气象局与环保局合作,在涿州市电视天气预报中增设了空气质量实况、污染指数和首要污染物等预报内容,与晨练指数、感冒指数等气象指数一齐走进了涿州市民的生活。该节目推出了7种常用的指数,涵盖了生活、休闲、医疗、交通、农业等领域,通过温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和新奇的气象指数,让过去生硬的气象指标与人们的生活越走越近。生活化的气象指数预报,像一个全能小助手,教会市民“如何应对晴雨”,担当着市民衣、食、住、行的“参谋”,无形之中,还倡导着一种科学的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