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换新天,农民赋诗篇。10月12日,第九届神星农民诗会在柿果飘香的满城拉开帷幕,以“金秋满城、诗农盛会”为主题,金秋的满城县散发着浓浓的文化味。
品柿、看山、观景,志士贤人聚满城;写诗、吟诗、交友,诗人学者来助兴。此时恰逢第九届柿子节,与会人员奔赴柿乡,体验农民金秋的喜悦,并现场进行文学创作。之后,以当众诵读或书写在宣纸上悬挂起来的方式,让大家品评指点。本次诗会不仅有田地里走来的“农民诗人”,还有京、津、冀30多名诗人、作家,旨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农民诗人”创作水平。
作为满城本地的诗人,子旋17岁便与诗结缘,后成为诗会会员。他对当地经济、精神风貌的变化感触颇深,“闭塞到开放,平房变楼房,企业越来越多、越开越大,老百姓的思想也在与时俱进,农民爱诗、写诗的兴致也越来越高涨。”来自顺平的丁殿民说:“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经常写些诗。我感觉当地领导挺重视的,组织这么盛大的诗会,我是专门赶来参加这次诗会的,写了40多首诗。”
张志明衣着朴实,笑容憨厚,一聊天才发现他满腹经纶。作为神星诗会发起人,他动情地说:“每一届我都是积极的组织参与者,最初都是农民,写的也都是农民的生活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成员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农民的这个小圈子里了,还有干部、工人、教师等,大家写的既有农村诗,还有城市诗。”在谈到诗会的前途时,张志明一脸的自信,“我国是诗的国度,我们正在发展年轻人的队伍,让诗进校园、进农村,力争让更多的人拿起笔来写诗。诗是有前途的!”
据了解,神星农民诗会发源于满城县神星镇,1986年9月成立,至今已有24年历史,本次诗会为第九届。农民参与文学创作成为该县特有的文化现象,他们以农民的视角讴歌时代、针砭时弊,涌现出众多原生态作家、诗人。为弘扬农民首创精神,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该县于1986年9月举办了首届神星农民诗会,其后的八届诗会也陆续举办,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引起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