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仲祖文文章《拿原则作交易必须付出个人代价》,说日前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通报了王亚丽造假骗官等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这些教训警示我们:不讲原则就要付出代价。
面对这些不讲原则的领导干部,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造假骗官的人这么长时间才“东窗事发”?他们在违规操作的时候就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管吗?其实,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是钻了各种空子,才使得阴暗交易屡屡得逞。进行干部监督需要发动社会各个方面形成监督合力,使造假骗官的人成为“过街老鼠”而人人诛之。
干部监督的大环境从何而来?首先,需要畅通民情和舆论监督渠道,积极利用现代传媒如“书记信箱”、“市长热线”、“举报电话”等多渠道收集舆情,这不仅监督了干部,还能在舆论监督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改进工作;其次,可以设立社会监督员,既可以在机关单位中聘请党性高、有威望的在职干部,
也可以从社区党员、离退休干部、居民代表中聘请政治素质高的监督员,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生活圈”、“社交圈”、“亲属圈”行为的监督,延伸监督视角,扩大监督覆盖面。
当然,加大社会对干部的监督只是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辅助手段,根本上还是要靠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政策执行力,严肃法纪法规,严厉查处群众反映的领导干部的问题,并注重上级组织监督与同级组织监督相结合。只有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领导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方位的立体监督网络,才能有效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