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涿州:文化塑造软实力

2010-11-24 15:26

日前,总投资近2亿元的涿州市六祖文化景区开工奠基,为该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入“十二五”规划期间,作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发祥地,涿州将“文化靓市”作为主体战略之一,进一步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推动涿州进一步发展。

政府主导 文化先行

涿州是北京的“南大门”,地处大北京经济圈的紧密层,距天安门6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誉。

早在2005年,涿州就编制了《涿州市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提出利用15年时间,建成以“一城五区”为框架,以名人文化为主题,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为品牌,以文明生态宜居地为特征的滨河花园式京郊生态卫星城。

近年来,涿州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将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硬指标”,相继对辽代双塔、永济桥等市内古遗迹、遗址进行了保护和修建。投资超亿元、总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涿州博物馆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同时,依托传统文化优势,积极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加大投资,对横岐调、十不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目前,已整理出“十不闲”专用剧本10个,并成立剧团,使这一民间曲艺重获新生。

在涿州,文化设施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真正成为吸引众多百姓的鲜活载体。

公共文化 惠泽于民

坚持文化惠民,涿州市广泛开展歌舞、书画等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精心打造人人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先进文化成果城乡共享,创建区域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如今,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市、乡、村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依托这一网络,彩色周末、金秋文化活动月、书画展览、三下乡、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全市200多个社区、村常年有文化活动,89个村建有农村书屋,404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响”,1/3以上的村建有图书室或文化活动室,300多个村成立和恢复了秧歌队,各式各样的文化休闲场所遍布涿州城乡。

与此同时,涿州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融入民间资本,根据市场需要建起了新范阳影城,并成立11支电影放映队,常年活跃在广大城乡。由专业人员创作的对口快板《变化》、京东大鼓《双喜临门》、中国画《山路泉歌》、歌曲《上大学的哥哥回乡来》等一批精品力作相继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奖励。2001年起,涿州传统“通会灯市”被正式更名为“中国涿州花灯节”,现已成功举办10届,成为我国北方影响深远的元宵盛会。

文化项目 异彩纷呈

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仅载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就有257人。刘备、赵匡胤、张飞、卢植、郦道元、邵雍等皆出于此,三国文化、卢氏文化、郦学文化、易学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三国文化之乡,特别是随着《新三国》、《三国演义》、《赤壁》等影视剧的热播,在国内不断掀起“三国热”,激发“京郊涿州游”热潮,不但国内游客慕名前来,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各地游客也频频光顾涿州。

近年来,涿州把旅游休闲业作为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为进一步恢复涿州八景原貌,在豆庄乡西何各庄村建造了督亢秋成景象。在百尺竿镇大邵村规划建设了占地数百亩的邵村花田,还将依托邵雍文化,以“中华易学第一村”为定位,建立邵雍文化公园,充分挖掘和展露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永恒魅力。在义和庄打造万亩梨园景区,连续举办三年义和庄梨花节逐渐成为京郊游的新亮点,成为京城市民游春踏青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而今,在古城涿州,一百平方公里新兴产业示范区奠基开工建设,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历史古郡依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涿州必将焕发出新一轮更加瑰丽的光彩。


漂亮

酷毙

雷人

鲜花

握手
来自: 保定晚报

全部回复(0)